□本报记者 周琦
4月23日,博泽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及门板系统项目开业仪式举行。该项目达产后,德国博泽集团在太仓的三座工厂年销售额将达120亿元。这也是博泽持续看好高新区、不断投资的结果。
今年以来,高新区充分挖掘外资增长潜力,以精准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持续扩大在当地的投资,有效稳固了外资基本盘。
记者从高新区获悉,多家企业正在忙着新项目的建设施工。在全球领先的灌装系统供应企业克朗斯机械(太仓)有限公司,等待出厂交付的设备把厂房停放得满满当当。与此同时,3公里之外的工地上,企业投资2亿欧元新建的工厂前不久刚刚开工,这个新工厂的面积将是现有工厂的两倍多。
克朗斯机械(太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加成表示:“增资扩产已经很紧迫,过去两年,工厂每年都会新增一个车间。这些碎片式的车间扩展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新工厂建成后,中国太仓工厂将成为除德国总部之外最大的一家生产新机器的工厂。”
落户太仓21年,这个新工厂已是企业在当地投资建设的第六期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20多年前,他们是把国外先进的生产线带到中国,而现在,集团最先进的产品就产自中国。这背后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和中国产业链带来的巨大机遇。
王加成说:“我们有80%的国内供应链在长三角区域,客户有紧急需求时,供应商甚至可以在几个小时内为我们工厂供货,保障订单的生产。”
事实上,像这样扎根高新区并不断增资扩产的案例不在少数。在最近举行的2025上海车展上,舍弗勒设立的核心技术展区中展示的轴承、滚珠丝杠、离合器等很多新产品都来自太仓基地。
作为高新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舍弗勒率先顺应汽车市场新能源、电气化转型——国内首款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在太仓基地正式投产,舍弗勒新能源关键零部件基地扩建项目开工,轮毂轴承三代产品第四条生产线投产……如今,舍弗勒在太仓有5座工厂,在动力系统领域,产品涵盖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最新的电驱动产品,产品获得了各大新能源企业的广泛认可。
今年正值舍弗勒进入中国30周年。30年来,舍弗勒始终坚持“本土资源服务本土市场”,持续深化在中国的发展。舍弗勒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表示:“太仓基地是舍弗勒最大的生产基地,有非常强的团队,有全价值链的服务,有包括模具、特种装备等各种工艺技术。舍弗勒将始终把太仓基地作为集团生产、技术的大本营。”
外商投资信心足,一投再投的背后是当地不断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服务。比如在项目推进方面,高新区将“串联式”工作流程改为“并联式”推进,多部门平行办理,还针对企业提出的59项问题清单,建立了专门的项目推进群,联合各相关部门协同开展服务和保障工作。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以精准服务持续“圈粉”外商投资,让“太仓制造”注入更多“德国品质”。通过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高效联动,这个省重大储备项目快速推进,未来亩均税收超百万元。
今年一季度,高新区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2个,同比增长33.3%,总投资110.8亿元,到账外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