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丹萍/图 严尤峰/图
在城厢镇西区社区,有一位备受居民信赖的“老娘舅”,她叫李伟琴。凭借细腻与智慧,李伟琴成为基层矛盾的“解铃人”,为社区的和谐稳定默默耕耘,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出独特光芒。
退休后的李伟琴,自2019年起担任社区调解员。本应享受悠闲退休生活的她,一头扎进社区繁杂的事务中,为邻里纠纷奔波忙碌。在她看来,社区是个大家庭,邻居间和睦,大家才能舒心生活。
不久前,西区社区一对老年夫妻因楼上住户深夜噪声问题深受困扰。多次沟通无果后,无奈向李伟琴求助。李伟琴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耐心倾听老人的诉求,并安抚他们焦虑的情绪。经过了解,矛盾的根源是双方作息时间差异巨大:老人习惯早睡,而新搬来的年轻住户常常深夜归家,脚步声、开关门声等让老人难以入眠。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李伟琴没有简单地进行说教。她深知,调解矛盾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更需要换位思考。此后,她多次走访双方。在与楼上年轻住户沟通时,她敏锐地抓住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通情达理的特点,语重心长地劝导:“回来的时候动作轻一点,楼下老人年纪大了,影响人家休息。老人休息不好,容易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健康问题。作为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都注意点。若因这点小事酿成冲突,真的得不偿失。”这番情理交融的话语,让年轻住户深感愧疚,当场承诺会注意自己的行为,调整作息时间。
在李伟琴的不懈努力下,楼道重新恢复了宁静,这对老年夫妻和年轻住户握手言和。事后,两位老人特意来到社区,感激地说:“谢谢李阿姨,现在情况好多了,没有再吵了。”而李伟琴微笑着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小事,大家和和睦睦的,我就很开心了。”
除了调解邻里纠纷,李伟琴还心系社区的孤寡老人。平日里,她会主动帮忙照顾他们,洗衣服、做清洁,事无巨细。老人家里的电器坏了,她也会帮忙找人修理,甚至垫付费用。逢年过节,她更是陪伴在老人身边,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社区居民顾阿姨对李伟琴赞不绝口:“李阿姨是社区‘老娘舅’,我们都认识她,有什么矛盾都找她帮忙调解。”李伟琴以实际行动诠释女性力量的担当,在每一次调解中,她都善用共情能力与沟通技巧,四两拨千斤,为矛盾化解注入“她力量”,用法律与人文关怀,织就邻里和谐之网,成为社区里一道亮丽的法治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