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沐恩
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近期,我市的大街小巷处处充盈着“学雷锋”的干劲。学雷锋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构成“最美风景线”……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都是我市推进文明建设的“微视角”。一个个“微视角”,汇聚出了一张有目共睹的成绩单:“文明家庭诚信积分管理工作”获中宣部全国推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太仓实践’”纳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研究对象;“行走救护员,小哥新力量”志愿服务项目荣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社会工作部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道德”涵养文明之风
凡人善举遍地开花
3月3日,市文明办主办的“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太仓市学雷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行。活动中,“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太仓市主题活动正式启动,向10位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太仓市身边典型赠送传家宝和鲜花,并开展主题道德讲堂。讲堂邀请在彻骨冰河中托举生命的方洪刚、退伍不褪色的“光明先锋”刘玉龙两位身边典型,以座谈的方式将他们的事迹逐一呈现。
一个典型就是一个风向标。在榜样的示范带动下,我市汇聚起了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中国好人”16位、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位、“江苏好人”23位、“江苏最美人物”4位、“新时代江苏好少年”4位、“苏州时代新人”26位(组)、“新时代苏州好少年”15位、“太仓好人”197位(组)。
为厚植文明生长的制度土壤,我市还制定了一整套好人推荐遴选、激励帮扶和学习弘扬机制。2021年,我市出台《太仓市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实施办法》,典型可享受政治、成长、成就、暖心、文化、帮扶等6方面14项礼遇。
“实践”激活文明基因
幸福生活持续加码
在“跨越时空 邂逅雷锋”文创作品展,麦秸画、面塑等200多件展品依次陈列;在特色民俗文化、农副产品、文明成果“三进城”区域,乡村振兴中的丰硕物质成果被带入城市生活;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流动服务车旁,食品安全咨询、“你送我检”快检等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
看似简单的活动,却是我市积极整合资源,精准对接需求的实在之举。近年来,我市创新文明实践“因时制宜”模式,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节庆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我们的节日”“春风行动”“点亮星夜”“温暖秋冬”等集中行动,将一道道文明大餐送到了市民“家门口”,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去年,我市共开展4万余场文明实践活动。沿着从创建“文明城市”迈向建设“城市文明”的新路径,我市还将继续深化“文明太仓 幸福细胞”微创建项目和“文明楼道”“文明菜场”等文明细胞培育,努力把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肌理。
“志愿”筑成城市风景
“雷锋故事”仍在续写
春暖花开,生机盎然,3月1日的金仓湖公园游人如织。由太仓市委社会工作部、共青团太仓市委员会、城厢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太仓科技馆等联合主办的“你好,志愿者”学雷锋群众性主题活动火热开展。现场,“闲物新生”亲子公益市集、“你好,志愿者!”摊玩计划、“春日光合计划”2025年金仓湖Park Walk、志愿团队互动及演出等,吸引了数千市民参与。
活动中,26年如一日为市民免费理发的“归庄阿姨”梁雪芳收到了一封表扬信。从一个人、一把剪刀,到一群人一条心、一起奉献,“归庄阿姨”志愿者团队逐步将温暖从敬老院播撒至失独家庭、困难群体,而他们的故事也是我市志愿服务的生动缩影。
眼下,我市正积极统筹协调全市各志愿服务组织力量,越来越多的市民怀揣热忱投身志愿服务,街头巷尾的“志愿红”呈现星火燎原之势。截至目前,我市拥有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人员超3万人,团队数1613个,涵盖理论宣讲、政策咨询、教育服务、文化文艺、科技科普、医疗卫生、体育健身、应急救援等18大类别。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志愿服务、关爱帮扶群体志愿服务、创新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领域加大推进力度,助力志愿服务反哺社会基层治理,鼓舞更多人循着雷锋的足迹奋勇向前,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