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沐恩 文/图
“哥哥,吃饭了,我喂你。”昨天,记者来到浮桥镇新邵村村民严国明家时,严国明正将中饭端到哥哥床前,准备给哥哥喂饭。
严国明今年69岁,有一个哥哥名叫严月明,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严月明年轻时生活还能勉强自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已瘫痪在床多年。兄弟俩的母亲很早就因病去世。看到父亲每日照顾哥哥十分辛苦,严国明与妻子殷琴芳心酸不已,便主动承担起部分照顾哥哥起居的责任。
1988年,兄弟俩的父亲因病离世,父亲临终前最后一句嘱托就是:“一定要照顾好哥哥!”如今,三十余载过去了,严国明从壮年迈入老年,但他从未有过一句抱怨。“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决不会抛弃哥哥。”严国明斩钉截铁道,“我一定尽全力照顾他,让他每天都开心、如意,决不辜负爸爸的期望。”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严国明的生活始终围绕着哥哥的日常起居。喂饭、换尿不湿、翻身、按摩……夫妻俩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哥哥。为了方便就近照料,严国明夫妻俩一直不敢出远门,即便是前往镇上购买哥哥喜爱的白馒头,也必定留下一人在家。“哥哥早上爱吃白馒头,我就一大早去街上买。”严国明说。
在严国明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儿女也十分孝顺,时常为伯父购买尿不湿、衣物等必需品。考虑到卧床者需要24小时照看,严国明的儿子帮两位老人在手机上设定了一系列闹钟。“早晨5点半是洗脸刷牙、9点是按摩换洗……”谈及这些闹钟,严国明和殷琴芳如数家珍。担心哥哥躺久了不舒服,严国明就自学了简单的按摩手法,定期为哥哥按摩。
村民王燕彬告诉记者:“无论什么时候走进严国明家,他哥哥的房间一直是最干净的。严国明能坚持这么多年照顾他的哥哥,非常不容易。”
在严国明的悉心照顾下,80多岁的严月明身体保持得不错,精神面貌良好。“兄弟一场不容易,对我来说照顾哥哥是我应尽的责任。”严国明坚定地说。这份割舍不断、血浓于水的亲情,于他而言,不仅是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激励他积极面对生活的无尽动力。
闹铃声声传递真情,三十余载不离不弃。严国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手足情深,被评选为2024年度“太仓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