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娄江观察
上一期3   4下一期  
主动跳出“县域思维” 发挥港铁“双枢纽”优势~~~
返回太仓日报
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动跳出“县域思维” 发挥港铁“双枢纽”优势
太仓加速改写经济地理版图

  □本报记者 王俊

  铁轨飞架连沪太,银龙电掣到吾乡。4年半前,沪苏通铁路一期正式开通运营,太仓终结不通火车的历史。在家乡初见高铁的一幕,太仓儿女永不忘却。

  搭上高铁的太仓,跑得更快了。只需再过4年,就会“昨日重现”——沪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于2024年12月26日全线开工,预计2028年底建成,届时太仓将拥有3座城际铁路站,并融入上海地铁线网。

  好事成双。沪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开工当天,苏州港成为全国首个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的内河港,而太仓港是苏州港的主港区。

  站在前后“两个4年”的中点,我们清晰看到,主动跳出“县域思维”的太仓,正依托鲜明的港铁“双枢纽”优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城市品质,争做长三角城市群中更闪亮的明珠。

  路网通达,天涯咫尺;港口雄开,万里比邻。加速改写经济地理版图的太仓,未来可期!

  何以打破县域发展“天花板”?

  改革开放后,张家港、昆山、苏州工业园区、江阴等地抓住了前几轮发展机遇,赢得了先机。相较而言,太仓总量规模偏小,在全国“存在感”不足。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锦绣江南金太仓”,岂愿变成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

  改变,从摆脱“县域思维”开始。有心气儿的太仓人坚信:县级市只是一种行政层级,不能成为城市能级提升的观念桎梏;县级市只是一种地域单元,不能成为发展空间延展的边框束缚。

  “打破县域发展‘天花板’,太仓有底气。”市发改委主任万芬奇认为,“向内看,太仓拥有江苏仅有、中国难得、世界少见的天然良港,且主城区紧邻上海,区位优势‘人无我有’、得天独厚;向外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给太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洞察时与势、把握危与机,太仓近年来逐渐找准发展定位,以紧扣“两个高于”、拼出“太仓速度”的自我加压和决心魄力,孜孜打造以港强市枢纽城、融入上海桥头堡、对德合作示范区、城乡和美幸福地,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太仓样本。

  进阶之路千万条,交通互联第一条。

  尽管坐拥长江外贸第一大港、水运繁盛,但太仓的陆上交通相对区位优势,匹配度曾长期不够。进入“高铁时代”前,太仓人想坐火车、太仓货想走铁路运输,必须前往市外,“地无寸铁”成为制约发展的痛点。

  为此,太仓要想从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立足港口、上海这两个发展的“关键逻辑”,构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港铁“双枢纽”,依托枢纽门户功能的提升,与大都市同频共振,做强县域经济,做大“基本盘”。

  沪苏通铁路一期投运后,太仓一举进入纵横万里的高铁网络。而这只是个开端,太仓致力于构建“5+1”轨道交通体系,深度打造国铁干线、城际铁路等互相交融的轨道交通网络。

  2023年9月,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未来,沪苏通铁路二期、北沿江高铁、沪苏锡常城际铁路也会在太仓交会。随着对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的沪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开工,一座门户型交通枢纽呼之欲出。

  发展破局,始于思想破冰。“沪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是上海和江苏首条联合审查的跨省域城际铁路,亦是我市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助推沪苏(州)深化一体化发展的典范项目。”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徐勤介绍,“该项目自提出设想以来,我们作为最大的受益方,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对上争取,协调两省交流,最终确定了与上海嘉闵线北延伸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

  最终,太仓圆梦,城铁“归仓”。

  百年前,上海第一条到外省的公路——通向太仓的沪太路建成;百年后,延伸的轨道为太仓城市能级突破跃升带来了无限可能。

  太仓的“洼地效应”显现了吗?

  列车一响,黄金万两。

  沪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虽然离建成还有4年,但必将为太仓发展提供“神助攻”,已经开通运营的沪苏通铁路一期、沪宁沿江高铁可为明证。

  统计显示,自2021年9月至今,太仓站、太仓南站累计发送和到达客流均有500多万人。经由太仓站出行,江苏省内现可直达33个县区,省外现可直达全国4个直辖市及86个设区市。北沿江高铁建成后,太仓站将达到6台18线的规模,为国内县域罕见。

  “进入‘高铁时代’后,太仓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筑牢最强比较优势’更有基础,为项目招引、人才汇聚、产业壮大、区域合作创造了极大的便利。”在市招商局副局长钱丽丽看来,轨道交通的“爆发式发展”,正助推太仓以“洼地效应”虹吸项目、资金、人才、信息等高端资源要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翼发展极”轮廓渐显。

  一边是车行如箭,一边是巨轮远航。

  太仓港,太仓面向世界的开放窗口,从这里走货的外贸企业遍布全国28个省份。仗此独特资源,太仓向海图强,与160多个国家及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

  以冲刺之姿,太仓港正驶入“大船大港”时代。

  从打下第一桩到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万标箱,太仓港用了24年时间;从400万标箱到700万标箱,用了5年时间;从700万标箱到800万标箱,仅用了1年时间。2024年,太仓港全球排名升至第20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31.8万标箱、货物吞吐量2.89亿吨,其中“新三样”和整车出口同比分别劲增47.4%、18.9%。

  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太仓港不仅扛起了服务苏南外向型经济的重任,也是太仓发展临港产业的一张王牌。

  当企业和城市彼此“懂你”,便擦出“火花”朵朵。

  “太仓各方面的优势都很明显,特别是交通非常便捷,城市竞争力很强。”1月9日,美国仕驰汽车(CVG)核心部件项目签约落户太仓高新区,CVG亚太区副总裁Mark Stevens对太仓赞誉有加,“48个地方都想要CVG的这个项目,我们最终选择了太仓。”

  总投资约25亿元的普洛泰超级大豆蛋白项目、总投资2亿美元的INGCO锂电工具全球制造总部二期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蟹将军食品帝王蟹总部项目、博世亚太物流中心……这一个个优质项目落户太仓之前,港口都是能够影响投资方作决策的关键因素。

  港铁“双枢纽”成型,城市“硬实力”飙升。

  数年来,太仓持续加强与上海张江、临港等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协作,参与上海大飞机产业体系建设,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地,实现了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快速崛起。沿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贸做大做强,规模均达“千亿量级”。云集近3万高层次人才,高居赛迪2024“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第六位。

  “改写版图”还有哪些想象空间?

  枢纽之城,雄心澎湃。

  日前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和市两会都强调,要主动跳出“县域思维”,敢于改写经济地理版图。这对于太仓来说,绝非“喊喊而已”,而是建立在厚积薄发基础之上的一种自信。

  以赛迪“百强县”榜单为参考,太仓曾长期排在第十名左右,2017年~2019年分别排在第十二、第十和第九,2020年~2022年位居第七,2023年~2024年排名第六。从这个视角看,太仓实际已经在“改写版图”上迈出了一小步。

  枢纽就是引擎,门户就是支撑。轨道交通和港口的共同赋能,给“改写版图”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百强县前列”,地位稳固。与头部县市相比,太仓的短板主要是经济总量,但形势已在悄然改变,近几年,太仓GDP增速、重大项目投资规模等指标在苏州一直名列前茅。快则今年、迟则明年,太仓GDP便会突破2000亿元大关,与头部县市的差距将加速缩小。

  “港产城融合”,徐徐展现。港口是太仓拓展地理经济版图、拓宽外延发展空间的最重要支点。深入实施港口发展“一号工程”,高能级港口、品质化港城不断建优建强,“港口流量”加快转化为“经济增量”,全市域打造面向国内国际的港产城融合发展高地取得重要进展。

  “同城生活圈”,扑面而来。融入上海是太仓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改写地理经济版图最关键的路径。除了会推动沪太之间深化经济领域合作外,沪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作为“大号地铁”,开通后还将促进两地实现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的共享,增强市民幸福感,让太仓“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城市标识更加闪亮。

  “中德创新城”,日新月异。在50平方公里娄江新城,高铁、城铁、高端教育医疗资源和商场云集,城市品质稳步提升。推动城铁沿线综合开发,形成“站城一体”的枢纽经济集聚区和新的城市活动中心。招引更多德资项目落户,持续擦亮太仓“德企之乡”的金字招牌。

  ……

  冬深春不远,新岁启新程。下阶段,太仓将用足港铁“双枢纽”优势,用好“时空近距离”,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拼出“太仓速度”、实现突破跨越,更好谱写“四篇文章”,努力在长三角城市群乃至全国争先进位,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娄江观察
   第04版:周刊·金融
太仓加速改写经济地理版图
太仓日报娄江观察03太仓加速改写经济地理版图 2025-01-15 2 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