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缪卉蕾
今年两会,“养老”话题备受关注。截至2024年年底,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3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1.74%,其中60岁至69岁的老人有73537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养老的内涵正在不断拓展深化,从基础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享,逐步向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延伸。尤其初老群体,他们渴望继续发光发热,为社会贡献力量。
市人大代表陆彩珍说,初老群体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鼓励其再就业,是基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情感需求的选择,初老群体不仅可以在职场上发挥余热,还能进一步发掘老年人的技能潜能,丰富老年生活,填补“空巢老人”生活中的空虚感,让老年人收获更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同时,还能使初老群体保持消费水平,从而刺激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事实上,我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早已先行一步。一个城乡一体、普惠均衡、人人享有的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实现了5分钟居家养老、10分钟社区养老、15分钟机构照护的全县域养老服务精准触达,让每位老人都能在“家门口”享受精细化照料。聚焦高龄空巢、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难题,我市通过大力开展适老化改造与居家上门服务,将关爱精准送到老人身边。
2024年8月7日,全省首家专门面向老年再就业群体的人力资源平台——太仓老年人“零工驿站”揭牌,一站联合“政-群-社-企”四方力量,为50岁以上女性和60岁以上男性群体提供保洁、育婴、烹饪等工作岗位,为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创造实现价值的舞台。
陆彩珍认为,要依托太仓老年人“零工驿站”,充分挖掘老年大学、社区教育等潜力,搭好一个以老年大学为骨干、社区教育为支撑、社会组织以及职业院校等为辅助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老年教育平台;要紧抓适老产业发展的新蓝海,开展针对初老群体技能型岗位的定制化培训项目,匹配最新市场动态;要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收集整理用人单位信息,及时推送职业资讯、提供专业职业介绍与创新就业指导服务,实现老年人才与劳动力市场的无缝对接;要逐步构建完善的老年群体再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保障老年人就业的权益等;要在全社会营造支持老年人就业的良好氛围,鼓励各界力量为初老群体加油鼓劲,增强他们的再就业信心与社会认同感,让太仓的养老事业在创新中迈向新高度,绘就最美“夕阳红”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