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昨天,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们讨论中共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讲话、审议市十五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针对新一年工作,委员们就产业发展、文旅融合、民生服务等方面踊跃发言,为我市在新征程上拼出“太仓速度”、实现突破跨越积极建言献策。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时杰委员:在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的当下,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太仓应该围绕国家鼓励的产业方向,结合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整合资源、科学布局,加大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招商引资力度,同时用资金、政策等各类资源,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薛慧强委员:太仓在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集聚了一批国内外优质企业,应促使这些企业通过本土产业链供应链的协作交流,带动更多中小型企业入局,帮助后者提升生产规模、质量、工艺等,进而形成具备竞争力的本土产业集群向外“竞争”。在人才方面,航空航天产业需要技术人才,如何完善人才招引模式,利用本土双元制基础、制造业优势招引更多高技能人才,也是推动本土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李百军委员:生物医药是我市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一核两翼”的发展格局,如何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一方面,发展生物医药的重点板块要抱团取暖,形成合力,用好区位优势和战略机遇,服务好既有企业,同时招引优质项目,高水平打造更具整体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用好用足金融赋能,例如,成立生物医药产业科创基金、设立生物医药产业“专项贷款”,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沈亚委员:人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才能吸引更多人才来到太仓?太仓是一座开放型城市,在人才招引上要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去创造要素和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走进太仓,留在太仓,建设太仓。
挖掘地方文旅特色
郁文明委员:如何更好地传播太仓文化、打造地方特色?这几年,我市举办了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比如,第三届江苏省篆刻作品展在太仓举办,展览的部分作品融入了科教新城的一些景点。这启示我们:文化的传播需要载体和媒介。传播太仓文化要把本土的人文历史、特色风景等元素融入到传统艺术形式中,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展示太仓魅力。
靳慧慧委员: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要抓住这一时间节点,用好这一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潜力,通过艺术和科技的跨界融合,推出品牌展览项目,开展公益艺术展以及相关主题的公共教育活动,讲好郑和故事,让广大市民和游客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郑和文化。
金钰委员:建议大力发展夜经济,增加烟火气,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比如选择一些区域作为“小吃一条街”,增加演艺活动,适当开放沿街户外空间,在做好环境卫生的同时展现太仓的人气和热情。
周勇伶委员:江南丝竹、对德合作等是太仓独具特色的名片,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无数鲜活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是文化瑰宝,更是未来文化作品创作的灵感源泉。可以将这些蕴含太仓特色的文学故事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IP,通过影视化的方式加以呈现,更好地展现太仓的独特魅力与风采。
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陈洲洋委员:太仓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富裕型“中国长寿之乡”,养老服务的机制、内容已经相当成熟。未来可以在细节的完善上再多下功夫,不断提升扩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提供更多更便利的助餐服务,让老年人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与时俱进推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系统,汇聚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生活服务、社交互动等方面的功能,让老年人享受全方位、多层次、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李阳委员:现实生活中,一些困境儿童、特殊儿童由于认知和社交障碍等原因,较难融入正常社会。建议为有特殊照护需求的困境儿童家长设立“包容性岗位”,提供兼职、远程办公、弹性工时等形式灵活的工作岗位;针对困境儿童成年后走向社会,应建立专门的过渡性支持机构,帮助困境人员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加大对聘用困境人员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岗位补贴等激励举措。
郭红玲委员:生育问题关乎家庭福祉。当下,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生育观念受到经济、社会、企业、家庭等诸多因素影响,可以采取按需调整人才培养策略,让足够的专业人才投入到母婴健康服务行业中。同时,健全全生育周期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以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改善生育环境,来应对低生育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