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晨晨
漫步在太仓的大街小巷,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对健康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深厚情怀。在太仓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正成为保障民生、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基石。去年,全市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3.30岁,孕产妇死亡率为0,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1.64%。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我市在医疗卫生领域不懈努力和持续创新的生动体现。
日前,记者跟随陆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城社区的家庭医生陆美红来到签约居民顾阿姨家中。现场,陆医生耐心地为顾阿姨测量血压,并细致询问她的身体状况。“顾阿姨,上压140左右,控制得很好,记得继续保持哦。”陆医生说。“我们美红医生真是太好了,自从有了她,我感觉自己多了一份健康保障。”顾阿姨表示,签约家庭医生后非常便利,医生会根据她的身体状况叮嘱她怎么吃药、饮食如何调整,十分贴心、细心。
顾阿姨的故事,是我市家庭医生制度全面推行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起,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家庭医生646人,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52个,已经基本实现每个村(社区)都有1个家庭医生团队。截至今年8月底,我市共有签约居民40.96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21.93万人。
随后,记者又来到市健康科普体验馆,这里不仅是健康知识的宝库,更是市民提升健康素养的乐园。走进体验馆,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科技与智慧的健康世界。馆内通过可视化系统、互动体验设备等技术手段,生动展示了我市建设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此外,为丰富体验馆的科教功能,馆内还设立了市民急救技能培训基地,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切实提升市民健康素养水平。
“自开馆以来,我们已经接待了参观者超23000人,包括外国友人、省内外专家以及中小学生等。”市健康科普体验馆馆长周奕介绍,围绕“三减三健”、世界无烟日、世界急救日等主题,体验馆研发了丰富的课程和活动,不断增强市民的健康意识,提升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
我市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探索与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构建市、镇、村三级四类医疗机构体系,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成功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同时,我市还积极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以“1中心+N分院”模式,深化区域医共体一体化管理,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和优质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记者手记
从家庭医生的温馨随访到健康科普体验馆的生动展示,从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到分级诊疗制度的深入实施,太仓正以实际行动深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在这里,健康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成为每一位市民美好生活的底色。未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太仓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健康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