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周华 顾嘉乐 姜文锦
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太仓)揭牌,中航高端紧固件科研项目正式落户,苏州麦迪斯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联合共建的低空经济创新中心在我市签约揭牌……近期,太仓低空经济产业“热闹非凡”,新合作、新项目、新模式持续涌现。
低空经济方兴未艾。今年以来,瞄准这个万亿级产业赛道,我市大力引进和培育低空经济企业、完善科技人才生态环境,持续激发“低空+”经济发展潜力,产业链日益完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低空经济乘势起飞。
迈入低空赛道,“太仓方阵”初具规模
5月底,2024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暨国际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我市高新区携点石航空、嘉创飞航、云圣智能、星际智航等区内企业亮相。众企业带来了低空经济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动向,也借助这个窗口对外展示了太仓低空经济发展的活力。
“针对行业内火热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我们专门研发了涡电发动机,在传统航空发动机的基础上,通过发电让eVTOL飞得更高更快。”点石航空专注于高性能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与产业化,公司总经理赵运生介绍,航空发动机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点石航空研发的涡喷发动机主要应用于靶机、导弹和无人机。
点石航空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55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其耗油率、推重比和可靠性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此推力级的超音速靶机动力系统上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1000公斤推力级涡扇发动机已完成研发设计。预计到2026年,点石航空将具备200台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年生产能力。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我市前瞻谋划,聚焦无人机、通用航空器、航空系统、地面配套系统、航空应用、保障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快优质项目引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链。
和点石航空一样,这些企业立足太仓逐梦低空。星际智航、任意空间等企业,主要从事固定翼、直升机及多旋翼无人机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天航长鹰致力于为航空航天产业装备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检测和可靠性分析认证、整体解决方案;华夏云翼致力于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培训、通用航空服务等业务;南华机电在航空地面保障领域累积了丰富技术、行业经验和良好信誉。
据统计,我市已落户低空经济企业达90家,涵盖研发设计、原材料加工、整机制造、飞行实践应用、综合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
发挥先导优势,角逐低空先人一步
竞逐低空经济赛道,全国各地百舸争流。不同城市在发展低空经济时,面临着不同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阶段。低空飞行,太仓不是凭“空”起步。
“太仓具有发展低空经济的良好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前些年,太仓依托长三角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航空航天产业,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总经理孙卫国指出,来自产业生态和配套环境的优势,可以帮助太仓引入更多涉低空经济领域的企业项目。
近年来,我市把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先导产业,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和人才政策,布局建设超4000亩的专业产业园区,孵化器、专项基金、人才公寓等配套不断完善,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上百家企业入选苏州航空航天产业优选培育库,“做航空、到太仓”的产业名片越擦越亮。
嘉创飞航是一家主要从事无人机总体设计、无人机飞控技术开发、无人机嵌入式技术开发等业务的科技公司,由西工大孵化并在太产业化。目前,公司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通用航空企业经营许可等认证。
作为我市发展航空产业的重要依托,西工大也为太仓低空经济发展持续释放能量。西工大民航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晨表示,在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新型航空器的研发、数字化空域、智慧化空管等诸多方面,西工大可以给予太仓及相关企业帮助。
航空航天产业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化学效应。
华夏云翼公司位于港区的厂房即将投用,说起落户太仓的考量,公司副总经理张述表示,太仓毗邻上海,能够直接承接大飞机溢出效应,公司在太仓享“近水楼台先得月”。
“我们选择在太仓建设工厂,主要是为了更加接近下游客户,更好为他们提供保障。”云圣智能工作人员宛燕认为,太仓周边低空经济产业的供应链匹配度很高,公司的上游供应商就在周边,集群优势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发展。
聚焦应用场景,新业态模式脱颖而出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还有哪些,不仅存在于想象中,也正通过行业发展一步步走进现实。
当巡检任务工单远程下达后,几十公里外的220千伏变电站内,一架巡检无人机从固定机场升空,开始了多线联合通道巡检。运维人员在各自平台生成作业工单,发送至无人机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将关键信息提取整合后派发,无人机飞行一次便可将多专业任务一次性完成。
这是云圣智能无人巡检在电力行业的一种应用。云圣智能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为行业级用户提供“机、网、云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为电力、应急管理、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天地联动四维全息管控平台。
宛燕介绍,作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易用性是基本要求之一。云圣智能无人巡检系统承担着“空中网格员”的功能,可以替代人工实现低空高频次、常态化、无人值守巡视,达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域”的效果。
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与企业市场嗅觉,更多创新场景进入人们视野、进入测试甚至实用阶段。
6月18日,苏州麦迪斯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管委会、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空天动力技术创新团队三方共建,成立了麦迪科技低空经济创新中心,将目光投向医疗急救领域。
当天在太仓的首飞,提供了无人机运送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一种应急救护设备)的应用场景。快速响应的无人机,能够参与协同救援,在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过程中提高抢救成功率。这无疑是一次有益尝试。
低空经济不仅仅是飞行本身,更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我市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今年初,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我市发布了“十大应用场景”,包括水利及海事巡查、交通巡检、应急救援、环保巡查、电网巡查、数据采集、农业植保、物资配送、飞行管理、港口管理等,鼓励各级部门和具备条件企业在此基础上持续拓展应用领域,不断催生低空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完善产业生态,助力低空经济“高飞”
4月,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太仓)揭牌,太仓成为苏州首个、省内第二个可以提供专门试验、试飞平台的城市。
嘉创飞航(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滨表示,对于生产中大型无人机的企业来说,最大的难题是试飞的问题,基地的投用恰恰解决了无人机企业的一个痛点。
科技创新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创新依赖于企业主体的研发创造能力,也有赖于公共研发检测平台的加持。我市坚持低空经济企业与创新平台并举的项目引育方式,加快创新生态建设。依托西工大太仓校区、天航长鹰、莱茵检测、GACP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关键技术攻关及创新成果加快转化。
与此同时,太仓低空经济产业链人才链也在不断健全完善。
5月28日,太仓智汇谷·科技创新园开园,这个太仓单体规模最大、综合配套最优的标杆载体,毗邻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周边环绕社区和商业街区,构筑起“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的创新创业空间,将成为我市发力低空经济的新平台。
“发展低空经济需要突破航空器、地面装备和支撑体系三方面的关键技术,在这个领域西工大具有很强的科研优势。西工大民航学院围绕低空飞行器(通用飞机、无人机、eVTOL等)整机研发设计、测试试验和适航服务等内容,正在太仓开展相关的教学和科研项目,为当地完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提供‘智力支持’。”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适航研究中心主任赵志彬介绍。当前,西工大与西安西测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科技型企业——西测翱翔(太仓)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式入驻太仓智汇谷。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科技成果转化公司落户太仓,西工大将深度融入本土产业链建设,助力太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稳妥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
立足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及其长三角研究院等大院大所资源,着眼通用航空前沿技术和应用技术需求,强化科创能力提升、创新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应用,太仓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
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我市设立了9条激励措施,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资金等多维保障。《太仓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我市要集聚产业链企业超200家,产值力争达到200亿元,全市低空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集聚水平和配套能力较大提升、技术创新和平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围绕“建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先导区、打造长三角地区低空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成低空经济示范先行区”目标,我市将实施“产业链聚集延伸、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低空应用场景拓展、产业生态环境优化”四大行动。例如,加大重点项目招商,就在近期,高新区赴美开展经贸交流活动,积极接洽西锐飞机设计制造公司等通航领域头部企业,诚邀企业来太投资兴业、共同开拓通航产业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