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刊·平安法治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4年01月25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通化解纠纷“最后一公里”
援法议事引领“法治生活”新实践

  

  

  □本报记者  肖朋

  

  在我市,“援法议事”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法治动能”,引领干群“法治生活”新实践,打通化解纠纷“最后一公里”。

  最近,娄东街道“法治小客厅”通过“援法议事”成功解决一起物业纠纷。某小区业主边某因物业未及时疏导管道导致家中漫水,且与物业公司就赔偿未能达成一致,遂于此后不再交纳物业费。今年初,物业公司以书面形式催告边某交纳物业费,但边某不予理会。对此,“法治小客厅”援法议事组成员将“援法议事”摆上台面,常驻于此的值班律师开展实地走访、查看相关资料,值班法官从事实出发、结合案例与法条,在查明事实、厘清责任的基础上释法说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圆满化解纠纷。

  “援法议事”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群众自治事项开展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层治理模式。当前,我市立足法治服务保障民生、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法治”与 “自治”“德治”“智治”等从“1&N”向“N+1”转变,全面打造“政社互动·良法善治”援法议事品牌,积极回应群众法治需求,引领干群“法治生活”新实践。

  “援法议事”在党建引领中,不断凝聚团体力量。构建以村(社区)书记为核心的议事队伍,推动形成以社区干部、法律顾问、党员调解员、居民代表、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等多方参与的协商议事机制,发挥自治组织在群众生活中的作用,提升驻村律师、法律明白人等具有法律素养的人才对于村(社区)日常工作的参与度,提高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能力,确保“四议两公开”等村(社区)事务民主决策程序、民主管理制度有效落实,保证村(社区)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我市运用援法理念培育法治人才,结合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加大对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法治培训力度,培育一批新时代法治人才,增强村(社区)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群众事务的能力,将社区领导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培育成“法治带头人”,壮大社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队伍。

  同时,我市积极规范“援法议事”程序,扩大群众参与。结合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以案释法活动,推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援法议事”活动的积极性。坚持在法治框架下推动各项决策落地落实,确保议事章程规范、可操作。按照议题征集、公示、调研、通知、协商、落实、反馈的基本流程,坚持“平等、有序,依法、民主,务实、公开”原则,构建村(社区)发动、党员带头、居民参与的议事协商制度,解决村(社区)发展规划、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等群众身边问题、难题。

  此外,我市还通过实事工程项目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评选,全面推进“援法议事”阵地打造。将“援法议事”活动开展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相结合,依托现有法治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书屋、道德讲堂等阵地作为开展“援法议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推进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去年以来,全市175个“援法议事点”共开展活动1600余次,惠及群众超3万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新闻·时事
   第04版:周刊·平安法治
援法议事引领“法治生活”新实践
合法性审查助力依法行政
沙溪组织开展干部任职前 法律知识测试
法护平安了却农民工烦“薪”事
市市场监管局助推企业上市
掀起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学习热潮
太仓日报周刊·平安法治04援法议事引领“法治生活”新实践 2024-01-25 2 2024年01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