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嘉乐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2023年,市工信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咬定目标不放松,聚焦产业不动摇,服务企业不打折,抢抓数字经济时代产业融合发展机遇,聚焦新型工业化持续发力,全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走在前、做示范。
工业经济 稳中求进
联合汽车电子太仓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电轴、IGBT控制模块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订单倒逼产能,项目提速建设”是联合汽车电子太仓公司发展的年度关键词。2023年8月,联电太仓二期工厂正式投产,不久后,三期厂房开工建设,推动新能源生产规模迈上新台阶。自2018年落户太仓以来,联电太仓公司的销售额实现了连番增长。
联电太仓公司的喜人景象,也是全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红红火火、稳步增长的缩影。规上工业总产值是观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2023年,全市预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210亿元,同比增长1.7%。全市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四大产业预计实现规模产值2425亿元,占比达75.5%。力争完成工业投资215亿元,同比增长19.4%,技改占比达50%左右。全市135个重点制造业投资项目全部开工。
2023年,我市获评赛迪县域经济百强县第六位,较前年前进一位。
产业集群 蓄势聚能
“市生物医药产业园企业总数超400家”“一辆整车近七成的零部件可以在太仓找到供应商”“太仓‘空天方阵’与C919国产大飞机逐梦蓝天”……2023年,“3+3”产业发展动力强劲——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现代物贸产业均超千亿级规模,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化旅游正成为新地标。
为打造“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综合优势突出”的产业创新集群,我市出台高端装备、工业母机等产业创新集群2025行动计划,举办汽车电子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推进会、航空航天产业研修班等活动近30场次。牵头编制《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方案》,围绕特色园区建设,制定行动计划、N条措施、“工业上楼”等文件。成立嘉昆太汽车电子产业联盟,高标准推进航空航天展示中心建设,推荐114家企业进入苏州航空航天产业企业优选培育库,推荐数量位列苏州第一。
创新升级 攀高逐新
创历史新高。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获评苏州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专精特新“小巨人”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出台《太仓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举办全市专精特新工作推进会,成立专精特新企业之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同比实现翻番。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安佑顺利通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复评、依科赛成功入选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目前完成省级新技术新产品鉴定45个。10个项目通过省双创创业类苏州自主评审面试,位居苏州第二。
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举办中欧(太仓)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碳中和试点启动会议,有序开展创新产业园碳中和试点工作,完成合作区规划编制。顺利完成港区化工园区复核认定。
瞄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着力点,智能制造释放新动能。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累计完成智改数转网联项目2883个,其中2023年推进项目903个,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兑付“智改数转”专项资金5376.65万元,惠及企业项目283个。新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3个,入选数量位列全省县级市第一。裕克施乐获评2023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我市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零的突破。新增苏州市级以上示范智能工厂(车间)34家,占苏州13%,
企业服务 用心用情
太仓市企业服务中心迎来一周年,“一键直达”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一兜到底”快速解决企业需求,“一链畅通”高效对接产业供需,实体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让重大项目找到“加油站”,让企业遇见“娘家人”。获评“2021~2022年度苏州市民营经济工作贡献突出单位”。获评2023年度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过去一年,市企业服务中心累计举办“益企直达快车”活动54场,开展167个主题75次窗口轮值服务,服务专员主动联系对接企业1700多家,收集并办结问题诉求260多条。深入摸排成果转化需求企业,累计促成落地项目20个、洽谈项目9个。目前,市工信局共有惠企政策103项,其中“免审即享、即申即享”51项、占比49.51%。兑现本级奖励资金超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