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嘉乐
“高新区的营商环境为我们塑造了继续扎根太仓、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在德国博纳集团亚太区总部项目的落户仪式上,集团总裁Dietmar Huber表示,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企业家坚定选择高新区的共识。
一流的营商环境离不开一流的政务服务。今年以来,高新区持续开展“政在赋能·硬核仓企”系列营商环境提升工作,制定出台《“政在赋能·硬核仓企”太仓高新区营商通》,发布“硬核”政策、“硬核”保障、“硬核”服务、政企服务地图,全方位提升企业及人才服务的精准度和便利度,从解决需求“快一点”向增值服务“多一点”进阶,持续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让企业稳站“C位”、当好“主角”。
元气森林饮料项目是高新区的苏州市级重点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内部管线设计出现了一些问题。”项目经理杜文驰回忆道,“取水点当初设计在东仓路,如果调整修改的话,我们需要重新设计并审批图纸,但部分管线已经开始施工,不管是项目建设时间还是投入成本,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在了解到这一诉求后,高新区经发局与高新区规建局等部门积极沟通,调整取水点,满足了项目的用水需求。
“从项目正式落户开始,我们就制定了进度计划表,按照节点推进项目审批,同时提供‘全过程’帮代办服务。建设过程中,推行‘一企一群’,提前把各节点对接部门集合起来进行跟进和指导,元气森林提出的电路优化、蒸汽管道改造、绿化配套设计、道路拓宽等问题,我们都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顺利解决了。”高新区经发局企业投资科工作人员周朱烨告诉记者。对于落户高新区的项目,高新区会围绕项目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从土地挂牌到竣工验收,主动跟进每个节点,同时,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日日谋划项目、周周推进项目、月月研判项目,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当前,高新区内重点企业总计1000多家,如何及时发现企业发展困难,跟进落实企业服务?在高新区经发局企业管理科的办公室内,一张地图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在这张高新区政企服务地图上,按照企业集聚度、企业规模等因素,高新区全域划分为12个网格,建立“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网格服务专员”的三层挂钩服务机制,政企事务官全方位网格化覆盖区内所有企业,区领导带头走访挂钩企业,深入了解企业诉求,全流程专人对接跟踪负责,采用清单管理方式切实解决企业问题,推动惠企服务“小网格”取得大成效。
从厂房屋顶漏水修复、停车场协调到国外设备专家入境、人才公寓申请,针对企业诉求,高新区汇总了问题解决进度追踪表,详细罗列了具体问题、协调部门、解决进度等。高新区经发局企业管理科工作人员胡洁介绍说。
同时,作为全市对德合作“主阵地”,高新区优质便利的涉外营商环境也看得见、摸得着。在高新区德国留学生创业园区内,“五庭协同”对德合作司法服务工作站、中德标准化合作(苏州)创新中心、太仓欧商投资企业协会等“一站式”德企服务生态不断完善。
面向未来,高新区将以“政在赋能 硬核仓企”的服务精神,以细致周到的服务、硬核到位的举措,打造中德企业协同发展、优质项目近悦远来的发展生态,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亮眼名片和金字招牌,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