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俊 王硕 文
沿江铺新程,通衢向未来。
丰收的季节里,太仓迎来沪宁沿江高铁通车时刻,市民乘高铁出行,又有新选择。沪宁沿江高铁正线全长278.53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共设南京南、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8个车站,在太仓站经沪苏通铁路一期接入上海,进一步拉近太仓与苏南地区县市、与南京的时空距离。
随着沪宁沿江高铁通车运营,太仓立体高效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将不断强化太仓产业创新集群、人才等要素资源的集聚力,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步伐,“轨道上的太仓”呼啸而至。
风驰电掣 发展速度不断刷新
高铁如虹,笛声嘹亮,昭示着新速度,蕴含着新机遇。
沪宁沿江高铁通车运营,让我市“5+1”轨道交通网络加速构建。未来,上海嘉闵线北延伸、沪苏通铁路、沪宁沿江高铁、北沿江高铁等“5+1”轨道交通网络在太仓交会,太仓到浦东仅需30分钟、到南京仅1个小时,将成为江苏对接上海、联通长三角的重要门户枢纽。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不断刷新的速度,不仅体现在高铁上,也体现在太仓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3+3”产业创新集群加速发展。我市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现代物贸三大产业均迈上千亿级,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化旅游三大特色产业加速壮大,规上工业年产值已突破3000亿元。14万家市场主体蓬勃发展,近4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充分彰显了太仓产业之城的实力。
“太舒心”营商服务效率不断提速。太仓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七合一”,开办企业平均用时缩短至0.56天。围绕企业和自然人“两个全生命周期”,推出“涉企不动产登记”等36个“一件事”,实现“零材料”“掌上办”。全国首创土地报批、设计审图、招投标“三线平行”审批模式,实现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
娄江新城加速崛起。瑞金医院太仓分院主体结构封顶,智汇谷·科技创新园即将投运,中德创新城医养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等一批优质项目成功签约,娄江新城建设规划体系不断完善,项目建设和招引成效明显。
……
与速度同行,与激情共舞。作为全省唯一一个沿江临沪近海的县级市,太仓将加快构建包括铁路、港口、公路等在内的互联互通高效快捷交通网络,全力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建设“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的跑道上振翅高飞,向着美好未来,一路“风驰电掣”。
通江达海 联系广度持续拓展
通达则地盛,地盛则繁华。
全力打造融入上海桥头堡、以港强市枢纽城、对德合作示范区、城乡和美幸福地,是太仓正在集中力量做好的“四篇文章”。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运营,不仅为沿线居民开启了一条便捷的出行之路,更为各地游客和客商认识太仓、走进太仓打开了一扇新窗口,为太仓这座枢纽之城的发展再添坚实支撑。
向东向西,沪宁沿江高铁将进一步促进太仓与张家港、常熟等地的轨道交通联通水平,更好地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同时,腹地的进一步扩容,为太仓港带来更多“流量”,将加速推动太仓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向北,沪宁沿江高铁将进一步推动太仓融入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发挥太仓江海交汇、南北通道的支点作用。“成功加入南京一小时朋友圈,沿线城市可以更快地触达太仓。在未来的文旅产品推广上,我们也会更多地考虑省内广大市民的需求。”太仓市文旅集团市场营销部经理唐晨曦说,作为文旅行业从业者,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让他们感到非常振奋。
向南,沪宁沿江高铁等线路未来将在太仓站与嘉闵太线实现换乘,串联起11号线等10条上海轻轨、地铁,真正实现沪太之间一卡出行、无缝换乘,开启太仓融入上海发展新局面。
高铁通达四方,港口连接世界。目前,太仓港跃居全球百强集装箱港口第22位,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超2.6亿吨。
内接外联、通江达海的枢纽之城,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产创协同 合作深度更进一步
高铁一通,万业兴隆。
在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看来,“沪宁沿江高铁把长三角最富裕的城市串了起来。这对于即将在10月下旬开业运营的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来说是个大利好,届时必定会有很多游客坐高铁来太仓滑雪。”
长三角是我国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看得见的人流、车流、物流、船流,看不见的资金流、智力流、信息流,在这里穿梭、交汇、互融、共生、壮大,构成了长三角发展的动力、繁荣的密码。沪宁沿江高铁,正是“流动的长三角”新装的强引擎,将助推区位优越的太仓成为吸引资金、人才等高端资源要素的“风水宝地”。
实际上,近年来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的太仓,在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已然和沪宁沿江高铁沿线城市高度协同。
譬如,太仓通过加速融入长三角以及国际汽车产业链,持续加强与上海张江、临港等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协作,积极参与上海大飞机产业体系建设,实现了汽车电子及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三大产业的快速崛起。目前,太仓已集聚汽车零部件企业700多家,一辆汽车的七成零部件都能实现“太仓造”;已集聚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年营收近300亿元;已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企业超100家,去年产值达120亿元。
与上海相似,南京作为长三角的另一座“龙头城市”,在产业上与太仓也有着较高的互补性。目前,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已逐渐成为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随着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太仓与南京的产业协作空间得到了拓宽。
放眼望,银龙飞驰,要素活跃,合作愈深,产业愈兴。
“快慢”之间 轨道所至,幸福加码。
曾记否,2020年太仓结束“地无寸铁”历史时,全市人民个个喜上眉梢?现如今,“高铁出行圈”扩大,太仓人的幸福指数再次上扬。
高铁铺就民生路。太仓融入更大铁路网,能够让市民在家门口乘高铁出行,直达目的地,避免了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带来的劳顿,解决了转车、异地乘车的不便。“我平时工作生活在南京,自驾回太仓看父母的话,单程需要3个多小时。”家在璜泾镇的高文丽对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格外关注,“开车挺累人的,还费时间,以后我会经常坐高铁回太仓。”
太仓加入“沪宁一小时高铁圈”,也进一步释放了市民的出行和消费欲望,高铁运行的“快速度”变成了市民享受“慢生活”的强力保障。“国庆期间,我要坐高铁去南京吃正宗的鸭血粉丝汤,要去上海和朋友小聚,还会去一趟武进参加同学婚礼。”娄东街道浦溪社区居民刘青说。
高铁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出行便利,更在沿途串联起一处处膏腴之地,让区域间的商旅人文交流成为日常邻里串门,“诗与远方”就在“我家隔壁”。
烟雨江南,锦绣太仓。这座地处江尾海头的小城,历史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良,德式风情浓郁,正按照“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发展理念,全市域规划、全景式打造旅游发展体系。沪宁沿江高铁必将助推太仓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步伐,早日建设成为近悦远来的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地,进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高铁开通,缩短的是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快的是沿线发展的脚步,提升的是普通民众的获得感。好风凭借力,扬帆再远航。依托不断攀升的综合交通能级,太仓将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高质量建设“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