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海荣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焦点。
如何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推动绿色转型,更好开展绿色发展国际合作?如何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机遇,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太仓做了有益尝试。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欧(太仓)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碳中和试点项目启动会议上,不仅发布了《中欧(太仓)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产业规划》,还签署了《中欧绿色科创公司发起倡议》和《中欧(太仓)碳中和创新合作示范项目之实施框架协议》。
绿色低碳发展成共识
为了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了“3060”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那么,首个中欧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为何会选择在太仓安家落户呢?
首先,我市在近年来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以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节能工作成效显著。2022年,我市规上工业综合能耗总量606.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9%。
其次,在开展中欧碳中和合作项目方面,我市有着良好的基础。自1993年首家德企克恩-里伯斯落户太仓以来,德企严谨守信、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与太仓“精致、和谐、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相得益彰,推动太仓成为中国德企投资最密集、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目前,太仓德企总数近500家,集聚了舍弗勒、通快、博泽等6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等主导产业。超600家太仓本地民企与德资企业开展产需对接,进行研发、资本、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我市通过导入创新型国际合作产业生态和资金支持机制,探索形成了与欧洲标准互通互认的双化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
与此同时,我市还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合作,签约共建中德(太仓)绿色低碳合作园区。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专业培训,合作领域覆盖可持续经济发展、环境和气候保护等诸多方面。双方将设立中德低碳园区试点之能效网络小组,推动企业通过资源共享、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建立低碳示范园区打好基础。
去年,我市成功承办了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大会(2022)暨中欧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北欧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会国际合作中心与太仓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三方协议,共建中欧(太仓)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实施中欧(太仓)碳中和创新合作示范项目。
孕育技术革命和产业机遇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联合开展“中欧绿色行动”,深化数字经济、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和标准规则对接。
因此,开展中欧(太仓)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碳中和试点项目,有助于消除绿色数字化领域经贸投资合作壁垒,为深化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务实支撑。
“中欧(太仓)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将把欧洲绿色低碳领域先进技术、经验与中国大市场相结合,探索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以绿色数字化科技与机制创新为重要支撑,探索以创新要素为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模式;探索零碳园区建设标准及碳中和路径,从而形成绿色化数字化协同转型发展的‘太仓模式’,为国内外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参考,打造太仓‘新名片’。”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
今后,中欧(太仓)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将在全市范围内选择能源供给、循环经济等重点行业开展绿色化数字化协同转型试点,为引入产业提供应用场景,打造企业及家庭碳账户、产品碳标签等创新合作示范项目;围绕“双化”协同转型,以新能源基础设施为依托,以新工业产业为应用场景,以数字孪生和大数据为驱动,布局构建“新能源-新工业-数字经济”产业布局。
此外,中欧(太仓)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还将进一步挖掘全省在产业基础、科教资源、营商环境、市场规模等方面优势,为江苏省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发挥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地位提供支撑;发挥苏州市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探索“双碳”背景下苏州改革开放“新名片”;探索太仓县域绿色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模式,为江苏省打造国际合作枢纽聚集全球产业、人才、创新、金融资源。
打造“数字碳中和” “太仓模式”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而数字化改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
为了迎接中欧(太仓)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碳中和试点项目落户太仓,我市正在全方位、多场景、深层次推动产业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产业创新集群,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为太仓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在数字化、低碳化的互促互进中,我市加速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变革,走出了一条数字化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太仓实践之路。我市锚定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精准发力,大力支持蜂巢互联、新亚科技等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技术能力,扩大服务覆盖面。截至目前,蜂巢互联、新亚科技已累计服务我市企业超千家。我市通过聚焦诊断改造提升、标杆示范引领、中德智造合作、工业互联网赋能等领域,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造工作,并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将数字化改造纳入区镇高质量个性指标考核,切实提升全市数字化改造工作成效。
我市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已成功创建一批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省级绿色工厂。截至目前,我市有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13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3家企业的4项产品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位于港区的江苏宝洁有限公司致力于从2012年到2030年实现减少50%温室气体排放、生产工厂100%使用绿电、100%包装实现可循环或再利用等目标。目前,公司已提前达成部分目标,实现100%使用绿电、固废零填埋、工艺废水零排放,成为省级绿色工厂。位于高新区的联合利华和路雪太仓冰淇淋工厂是全球冰淇淋行业首家“灯塔工厂”,新工厂运营中可减少83%的碳排放,并减少14%的能源和水消耗。
在此基础上,我市今后将全力打造绿色供应链体系,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环保;支持汽车、纺织等行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创建,强化绿色生产理念,发挥核心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绿色发展,推进形成绿色消费引领绿色生产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