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体质”之变,还有更多体现。一年间,在优化进口贸易结构、完善港口功能的过程中,太仓实现了多个“第一”:太仓第一家进口生鲜物贸服务平台与交易中心揭牌,太仓第一家商业保理公司成立,“长江航运第一股”华光源海的航运物流及供应链项目成功落户。
气质之变
出口商品迈向中高端
一座以出口服装、家具、家电、原料等为主的港口,与一座以出口汽车、精密仪器、光伏、机电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港口,“气质”必定不同。前者是低端外贸的具象,后者则意味着占据了价值链的中高端。
从太仓港出口的商品,结构上正呈现“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这其中,汽车出口是个典型。据太仓海关统计,上半年,太仓港共完成汽车出口17.2万辆,同比增长11.3倍;其中,出口新能源汽车9万辆,占比52.3%。太仓港综保区3月~7月入区汽车4572辆,出口汽车3510辆。
一年来,站在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汽车工业的高度,太仓港加快打造长江沿线最大的汽车出口基地,通过探索实施“可折叠商品车专用框架”运输模式,全力建设专业汽车滚装码头,承载长江中上游汽车的“水水中转”等,为国产商品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口海外市场物流保通保畅提供了强力支持。
除了“高新”,绿色也是太仓港的气质。去年至今,长江单体设施最大的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在这里稳定运行,太仓港成为长江干线首个完成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岸电设备智能化改造的港口;武港码头获评“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太仓始终聚焦港口区域的环境治理和修复,坚决守好长江大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今天,太仓港正朝着千万标箱大港和长江“最美港口”阔步前行,努力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精心描绘太仓新图景”贡献更大港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