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雪苗
靠一个手机能不能管理一个渔场呢?
如果养殖塘内鱼类缺氧,那么设施就会自动报警,塘口管理员只需在手机上点点,增氧机就会自动打开。如果需要喂食了,同样只要点点手机,饵料机就会自动投喂。在我市金双凤水乡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水产养殖场,记者看到了这神奇的一幕。
该养殖场位于双凤镇勤力村,水产养殖规模达275亩。围绕选址科学、设施宜机、装备配套等方面,进行水产养殖智能农机示范基地建设,总投资约200万元。通过这一项目,加快农业产业数字化融合,逐步实现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推进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落地试用。
目前,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安装了水质监控1套、增氧设备86个、水质监测14套等硬件设备。开发了双凤镇智慧渔场管理平台,该平台集成了企业日常管理系统、 投入品管理系统 、产地环境监测系统 、 水环境监测系统,实现企业日常管理、投入品、产地环境、水环境、增氧等养殖信息的管理,实现“投喂、增氧、起捕、水质监测、尾水监测、尾水处理”环节全程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为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苏州金双凤水乡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陆瑜涛告诉记者:“夏季高温容易导致鱼类缺氧,通过物联网传感,能够准确获知pH、溶解氧、总氨氮、水温等数据,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而养殖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大大减轻了管理强度。”
接下来,项目还将通过建设综合服务系统,借助智能投喂模型、数据连通等技术,实现智能模式投喂、水产品质量安全、鱼病远程诊断等模式应用服务,为水产品产前、中、后提供在线化、智能化的决策和应用服务。比如,智能鱼类疫苗自动注射机针的运用,可实现自动化草鱼疫苗腹部注射,替代传统耗时耗力的手工背部注射。届时,将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专用化水平,推动水产绿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