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非凡三十年)
□本报记者 张立 薛海荣
撤县建市30周年,弹指一挥间。30年来,太仓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这片热土上,不断攀越发展新高度。
城市建设攀越新高度,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遍布老城、新城、区镇;产业发展攀越新高度,完成从传统的轻工、纺织、化工产业到“3+3”产业创新集群的嬗变;服务攀越新高度,为企业、为人才量身定制“线上线下”“全程全面”“极速极优”服务。
天际线拉出城市高度
大厦的数量和高度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集约化发展的标志。撤县建市后,太仓城市建设进入加速期,城市越“长”越高。
30年来,老城不断“长”高。2003年,西门地块改造一马当先 ,君悦豪庭、金谷府邸、城市华庭等高层住宅小区次第建成,改变老城居住条件,改善城西环境面貌。此后,马弄街地块改造、人民南路改造等相继完成,南洋丽都、中南世纪城、滨河花园建成,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老城活力正足。
30年前,也是高新区起步之时。如今,城东的乡村,变成了开发大厦、世纪广场、锦江国际大酒店,变成了华侨花园、高尔夫湖滨花苑;城区东延,建成了万达广场,建成了一幢幢商务办公楼、一个个现代化住宅小区,高新区转变为功能完善的新城区。
2010年,科教新城挂牌成立,城南活力迸发:天镜湖公园建成,科创研发楼、高层住宅楼巍然矗立。如今,科教新城发展方兴未艾。
曾经,弇山饭店作为太仓的第一高楼鹤立城区多年。现在,这样的高楼,在港区、沙溪、浏河、璜泾都已成林立之势,与田舍、河湖相映,太仓市域处处呈现“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美景,不断拉高的天际线下,“现代田园城”发展正劲。
创新集群筑牢产业高度
构建独具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是区域竞争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30年来,太仓坚持制造业立市,持续优化产业创新生态。传统的轻工、纺织、化工产业在太仓曾经辉煌一时。但太仓从不固步自封,近年来,围绕“3+3”产业发展目标,全力打造“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综合优势突出”的产业创新集群。目前,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现代物贸产业均超千亿级规模,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化旅游正成为产业“新地标”。
太仓聚焦优势领域,坚持创新升级、链条延伸、绿色发展,推动先进材料产业走上“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以特种纤维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医用新材料、先进碳材料、海洋新材料等为发展重点,围绕“双区多园”总体格局,推动先进材料产业链条式、集群化发展,为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提供支撑配套。
太仓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的产品涵盖高精密轴承和汽车动力总成、汽车涡轮增压器、新能源电控系统,以及底盘配件、仪表电器件、车身附件、通用件等各个领域,涉及设计、研发、制造、第三方检测等多个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和极富竞争力的细分产业链。(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