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顾嘉乐
2023年高新区目标定位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五年再造高新区”的突破之年。高新区将以干在实处的拼劲、走在前列的冲劲、勇立潮头的干劲,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做强产业创新集群,做足对德合作特色,以国际视野抓好娄江新城建设,锚定一流目标,更大力度增强综合实力、提高贡献份额,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铿锵步伐勇毅前行,全力当好太仓奋进新征程的开路先锋、标杆示范。
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1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突破105亿元,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4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8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突破80亿元。
壮大实体经济
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开年就开工,开工就实干。春节刚过,高新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开业活动举办,火力全开拼经济。包括舍弗勒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在内的16个制造业项目将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半导体等产业发展“拼”出新的增长点。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新的一年,高新区将拿出更多实招、硬招,推进重点项目开工投产,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坚持“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两手齐抓。全力招引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资本密度高、投入产出效益高的好项目,力争全年新签约产业项目总投资不低于360亿元。一着不让推动签约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竣工项目快投产,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全面开工总投资335亿元的32个市级以上重点产业项目。关心支持好中小微企业发展,精心打造一批配套专家、行业单打冠军、“小巨人”企业。
坚持“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共建共育。充分放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比较优势,做强特色产业。2023年,航空航天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50亿元,持续打造航空新材料、航空零部件及精密制造、无人机、航空服务等标志性产业链,提升“做航空到太仓”影响力。推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壮大。2023年,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产值力争突破800亿元,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池、自动驾驶系统、汽车电子等重点环节精准招商。
坚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善《推进智能制造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奖励政策》。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进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建设,加大对示范智能车间、工厂的奖励,支持企业研发和应用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提升合作能级
把对德合作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高水平开放的新窗口
兔年的首个开工日,央视《新闻联播》就聚焦了高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去年年底,高新区赴欧洲招引的一批总投资130亿元的项目即将落地,德资企业克朗斯机械第三次投资,这些正是高新区深耕对德合作的生动说明。新的一年,高新区的对德合作将向更高、更广、更深处推进,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提升对德产业合作能级。深化产业链合作,提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合作水平,扩大与德国教育培训、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合作,加大德资企业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引进力度。培育建设载体平台,投用中德生命科学园、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办好离岸创新中心。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德资企业在国内大循环中的参与度,推动本土企业融入德企供应链体系。
完善对德招商网络建设。实体化运营在德招商中心。抢抓太仓对德合作30周年契机,继续办好德国“太仓日”等交流活动,在省州高层互访和重大经贸活动中加强对太仓的宣传推介,提升对德合作影响力。
拓展交流合作领域。实体化运营“双元制”教育研究院、AHK学院,提升培训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完善德资人才的培养、引进、留驻、使用体系。基本实现对德合作全覆盖。推动途易BLUE酒店开业。实体化运营拜仁足球学校。适应多层次的国际化生活和工作需求。
健全对德合作机制。争创国家级中德合作平台,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在投资贸易、技术合作、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太仓的政策支持。
集聚创新资源
把航空航天创新驱动作为区域竞争优势的新引擎
1月29日,高新区“智汇高新,创引未来”重点项目线上路演活动举行,入选项目覆盖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领域,深度链接产业人才资源,高质量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增强高新区的创新活力。2023年,高新区将推动航空航天产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集群。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大院大所创新资源优势,建设航空航天创新核心区、江苏省航空航天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硬科技孵化器、加速器,搭建供应链对接平台。面向全球开展“双招双引”,通盘布局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打造航空航天创新人才高地。
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大力培育航空航天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争创国家航空航天创新型产业集群。
提升开放创新水平。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链国际合作。瞄准德国“隐形冠军”企业,聚焦“高精尖特”国际先进技术、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等开展创新合作。建设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多功能海外离岸孵化器、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
做优功能品质
把娄江新城作为构建产城融合的样板示范
新春伊始,瑞金医院太仓分院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各类工程车辆往来穿梭,高峰时近500人进场施工,朝着6月底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目标冲刺。同时,陆渡街道老镇区综合改造项目开工,将改善周边居住环境。2023年,高新区将加快娄江新城建设步伐,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加快功能性载体布局,进一步提升新城能见度,做好“新”“旧”城市“双面绣”,全方位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坚持拆迁与规划同步。围绕上海五大新城“姐妹城”定位,持续充实“1+5+N”规划体系,集中力量抓好娄江新城建设,迅速掀起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热潮。根据“三区三线”和工业用地保障线的划定范围,科学统筹安排,为项目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坚持建设与招商同步。2023年,娄江新城排定重点项目88个,将全力加快瑞金医院太仓分院、太仓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太仓智汇谷·科技创新园等34个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全面推进54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全域统筹娄江新城招商“一盘棋”,力争做到载体竣工与项目入驻同步。
坚持老城与新城同步。布局完善优质公共设施配套,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抓牢城市更新、生态环保等“难事要事”,抓实垃圾分类、公共停车、物业管理等群众身边“关键小事”。精细化推进社会治理,打造成为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区。一着不让抓好安全生产、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构建城乡社区幸福生活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