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晨晨 薛海荣 吴金柱
近段时间疫情持续,一些家庭出现药品暂时短缺,一场各尽所能的爱心接力,在冬日里温暖传递。
在线开处方药品寄递
“医生,我发烧两天了,接下来怎么办?”“医生,我有慢性病需要配药,又害怕到医院有交叉感染的风险,可以在线开方配药吗?”为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优势,从12月18日起,市一院互联网医院正式推出线上开处方、药品寄递服务。
患者可通过健康太仓App、江苏健康通App和市一院微信公众号三种方式进入互联网医院线上就诊,提供病情信息后,由医生在线开具处方,完成支付后可选择线下自取或者快递到家。
据了解,目前,市一院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开放慢性病线上复诊开立处方,自费配药。其他科室仍仅提供线上咨询服务。该院将不断优化,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医服务,尽可能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看病。
市一院专家提醒,市民非必要不来医院,如有发热、咳嗽、流涕、腹泻等症状,且症状轻微、无基础疾病的,以及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居家治疗的轻症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就诊。如果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发热或呼吸道重症,明显的肌肉酸痛、胸痛等症状,再到医院检查治疗。
缺抗原少药品“码”上办
一张小小的二维码,不仅解决了村民的抗原和用药需求,避免了外出就医购药带来的交叉感梁风险,也有效缓解了发热门诊的就诊压力。
在沙溪镇新建村,每家每户的门口都贴有一张二维码,当家里有人因感染新冠病毒需要抗原或药品的时候,可以用手机扫一下门口的二维码,登记相关需求。一会儿之后,就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将相应物资送上门。
该村党委副书记丁宇洁介绍,为应对新冠检测和用药需求,他们利用前期上线的“文明家庭诚信积分系统”,及时推出线上登记、线下送抗原和药品的措施。
记者了解到,村委会工作人员在后台看到村民的需求后,会立即用抗原流动检测车将抗原或药品送到村民家里。由于一些村民家里准备的药品过多,为了做好调剂,村里还提倡村民设立共享药箱。当有村民需要药品时,村里就可以从共享药箱里进行调剂,满足村民的需求。目前,新建村已有30多户村民自愿在平台上设立了共享药箱。
丁宇洁表示,通过村民“扫码点单”,党组织在线接单的模式,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的便利,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共享药箱的推出也充分发扬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精神。
新建村村民钱建明表示:“村里这种贴心周到的服务,不仅充分满足了村民的需求,也消除了大家心里的焦虑情绪,让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大数据助力精准帮扶、防疫
昨日下午,浮桥镇方桥村工作人员陆义玉背着就诊箱赶往结对户沈桂芳老人家中。
今年76岁的沈桂芳,老伴于前年过世,本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由于其儿子工作忙碌,不能时时刻刻照顾到老人,陆义玉便会定期走访关心。最近一段日子,陆义玉也会上门帮其做些基础的身体检查,像送药、买菜这些基础服务也都会代办好。
采访中记者发现,陆义玉走访的对象都是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体。
为什么能实现“精准帮扶、防疫”?这还要归功于该镇在线上建立的“以房管人”社会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录入了全镇42452个房屋单元,覆盖所有人员,并及时了解人员流动变化,实现了对辖区人员的数据化管理。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化、定制化、贴心化的一对一医疗服务,重点加强对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困难群众等人群的帮扶。
疫情期间,浮桥正是依托这样一个数据化平台,以“海棠先锋”队伍为触角,在全镇构建起“精网微格”基层治理体系,将医疗资源、生活保障下沉微网格,开展“有困难我帮您”结对帮扶活动,常态化上门走访了解帮扶对象的困难及需求,做好精准化的帮扶、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