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西
在便利店买一杯豆浆、几串关东煮、一个包子或者一个三明治,这是淼淼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早餐。
“自从我家小区和公司附近开出了便利店,我工作日的早饭就交给便利店了,家里不再开火。”淼淼告诉记者,原本为了做早饭,她每天都需要早早起床,淘米煮粥、煎两个荷包蛋、做一点水煮蔬菜,或者给自己煮一碗面。为了做好这一顿早餐,淼淼的清早总是忙忙碌碌的,有时候工作太忙或者起晚了来不及做早饭,她只能先赶去公司打卡,然后用外卖软件叫一份外卖果腹。
淼淼认为,便利店不愧“便利”之名,真的为她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现在我只需要7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后出门到便利店吃一顿早饭,再去上班。每天早餐的花费大概在20元,吃得又舒服又饱,早晨再也不用忙忙碌碌了。”
这几年,太仓便利店越来越多,大多位于居民区附近,大大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少家里不开火的年轻人和淼淼一样,喜欢通过便利店解决自己的一日三餐。记者在市区一家便利店看到,店里有蛋糕、饭团、三明治、轻食沙拉、盒饭、面条等方便食品,还有肉串、鸡腿等荤菜,喝的有矿泉水、牛奶等,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零食。
“便利店完全可以满足我一天的伙食需求。现买现吃,比起外卖,省去了等待送达的时间。”一位正在店里购买午餐的年轻人告诉记者。如今,便利店也成了不少年轻人聚会的地方,“周末,我经常和闺蜜约在小区附近的便利店见面,买了美食和饮料一起品尝,聊天说笑,这也是一个解压的好方法。”淼淼表示,一些视频网站上也有美食博主发探便利店的视频,推荐好吃的便利店美食,或者解锁便利店美食的新鲜吃法,每次刷到这些视频,她都会约上同样爱美食的小伙伴一起去品尝。
不仅年轻人喜欢便利店,不少中老年人也喜欢便利店,他们尤其喜欢带着孙辈去便利店。前不久,五洋广场一家便利店刚开业,就吸引了附近小区的中老年人。他们一般将便利店之行当成遛娃的一种方式。“便利店有吃有喝,给孩子买好零食,就能坐在店里消磨一段时光。”市民蒋阿姨笑着说,选择这种方式遛娃的老人还不少,小朋友们也可以在这里找到玩伴,“我觉得便利店也是一个让附近居民社交的好地方。”
记者了解到,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日前发布的《2021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在过去几年的零售消费市场中,便利店是实体零售中少见的保持增长的业态。除了在一线城市扩张规模,便利店“开店潮”近年来也快速涌入二三线城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便利店开到了太仓,并于这两年深入了太仓人的生活。
在淼淼看来,便利店是一种比较接近消费者的零售业态,是城市提升居民服务水平的有效载体。这些“小而精”的连锁便利店,迎合了消费群体的购物喜好,做到了“便民利民”,售卖的商品也质量上乘、货源丰富、物美价廉,尤其是便利店时不时会有各种促销活动,深受消费者欢迎。
“我以前选择自己做早饭也是无奈之举,现在所住的小区附近没有早餐店,社区小超市又满足不了我想吃方便、热腾早饭的需求。”淼淼告诉记者,她认为便利店有效弥补了社区小超市和大型商超的不足。她需求的一些食品和日用品,小超市没有卖,大型商超虽然有,但离小区较远,停车也不方便,受地理位置等因素限制,不可能随时去。相较而言,小区附近的便利店,淼淼只需要走10分钟就能到达。淼淼表示,便利店的出现不仅方便了她的生活,还帮助她建立了健康的生活习惯,“我现在每天晚饭后都会步行到便利店,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另外也可以多走路,锻炼消食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