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苏州市委常委会来太调研,先后赴港城广场、东林—万丰乡村振兴连片发展示范区、金仓湖公园、舍弗勒太仓制造新基地、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昆太协同发展区等处,了解港产城融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昆太协同发展等工作。
近年来,太仓抢抓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乘着长三角一体化、苏州市域一体化推进、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创新资源汇聚的“东风”,不断优化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在“一体化”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通过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要素资源整合利用,不断追赶超越。
■通江达海:以国家物流枢纽谋定城市方位
调研首站——港城广场1号楼,紧邻太仓港,是太仓第一高楼,今后这里将打造成为集港航服务、政务服务、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志性CBD综合体。这是太仓港区的地标性建筑,也孕育着太仓作为港口型城市的未来发展。
依托太仓港出色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服务环境,我市正大手笔写好“以港强市”这篇文章。
在位于港区的斯凯奇中国物流中心,建有世界领先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总长超过13千米的输送机及分拣机,实现产品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高效有序传输,应对全球物流分发和网络零售游刃有余。今年8月,斯凯奇二期项目启动,总投资超30亿元,全部建成投运后,太仓港区将成为斯凯奇在中国线上线下的“双总仓”。
着力把物流通道变为经济廊道,高质量建设临江现代物贸基地,积极推进港口航运物流运营中心、知名品牌物贸结算中心、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和楼宇经济创新创业中心,太仓集聚了斯凯奇、似鸟、苏宁、京东物流等一批物贸经济项目。预计到今年底,港区物贸产业销售额超1000亿元;综保区进出口总额超10亿美元。太仓港口加快智慧化、现代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拓展“沪太同港”,积极融入苏州港口一体化发展,集装箱吞吐量今年力争达到800万标箱。
2020年太仓捧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奖牌,站在陆海统筹、双向开放的崭新起点上,瞄准世界一流,借助通江达海的区位特点,全心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为全力打造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集群:以创新引领提升产业能级
舍弗勒太仓新制造基地,是舍弗勒在太投资的第4个制造基地,主要生产运营汽车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
舍弗勒是太仓的“四百分之一”,这分母便是在太德企。400多家德企密集扎根,带动了太仓先进制造业规模不断做大、层次快速跃升。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我市已成为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重要集聚地,深度参与上海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已形成700亿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7月份,舍弗勒新能源及航空航天核心部件项目再一次落地太仓,这是知悉太仓培育超百亿元规模的航空航天产业的顺势而为。太仓正全力打造“做航空,到太仓”产业名片,力争2025年产值超过350亿元。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设有智造生态学院、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产金融合学院、智能机器人学院、物联网学院、文化科技学院、芯片学院7个行业学院,以及创业与企业港,致力打造“新行业精锐和领袖的摇篮,未来大学和校园的样板”。
不难看出,太仓的产业“骨骼”正逐渐精壮。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现代物贸的三大特色,多年来该三大产业均已超过千亿级规模,规模优势愈发凸显。在此基础上,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文化旅游正逐渐成为太仓产业“新地标”,太仓正构建起“3+3”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产业能级显著提升。
■现代田园:以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太仓有机器碰撞之“刚”,也有现代田园之“柔”。多年来,太仓坚持“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目标定位不动摇,精心构筑“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优美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市近郊,在东林—万丰乡村振兴连片发展示范区的大片稻田,可以享受芬芳的空气,逃离城市的喧嚣,可以感受“三水一宅六分田”的宜居风貌。东林—万丰乡村振兴连片发展示范区坚持“片区化”理念,推动资源整合、设施共享、一体发展。示范区内共有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苏州市级特色精品乡村、11个特色康居乡村。
金仓湖公园则是太仓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这座以千亩湖面为核心的生态公园,将新造树林、草坪与原有自然林融为一体。近年来,公园以争创国家4A级景区为抓手,围绕“绿色生态、运动休闲、文教科普、亲子娱乐”主题,先后增设七彩花田、百草园、半岛森林等景点,全力打造市民游客旅游度假的首选地。
■协同发展:以“一体化”发展谋篇布局
在城市最西,昆太协同发展区正逐步成形。总面积约12.7平方公里的太仓科技产业园与昆山光电产业园仅一河之隔,园区目前已引进中淳电子、奥特等昆太产业合作项目42个,烯望新材料、豪威半导体等人才合作项目20个,总投资超100亿元,产值超200亿元。昆太两地“2+6+X”产业体系与“3+3”产业体系将在这里形成优势互补,让配套资源共享度不断提升,产业链条交融度不断织密,主导产业交融度不断融洽。
推进“一体化”,将凝聚合力实现更大飞跃。
离主城区不远,方圆50平方公里的娄江新城正在崛起。作为太仓“未来的城市、城市的未来”,这里的科教创新区、高铁商务区、智能制造区和临沪国际社区,将为临港产业和枢纽经济发展汇聚资源功能配套。而处于娄江创新廊和虹桥北向拓展带的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在融入苏州市域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赢得更多机遇。
城市的东隅,江尾海头,作为太仓城市副中心,太仓港区先后投入15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动迁安置,不断做优7.9平方公里港城中心区形态,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港城,港区生产、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各路优秀人才近悦远来。
东部港区、中心娄江新城、西部昆太协同发展区建设的同步推进,是太仓坚持 “一体化”谋篇布局的生动实践。以“一盘棋”协同联动,把融入苏州市域一体化作为首要前提和紧迫任务,进一步推动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更大力度提升昆太协同发展水平,更快节奏融入苏州主城发展,同步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翼发展极,在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中构筑发展新优势、共赢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