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瑜 文/图
市委常委会在专题调研璜泾镇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三农”这篇大文章写好。璜泾,是太仓唯一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深藏江之南、城之北,具有植被覆盖率高、空气纯净度好、自然资源优越的优势。纵横交错的水系孕育了小镇的宜人气候和田园美景,田在镇周,镇在园中。近年来,璜泾镇锚定生态农业功能性城镇定位,创新举措,绿色发展,整合田园风光、红色资源、现代农业,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致力于推动“三农”更高质量发展。
用科技造福地方
在今年夏收夏种的主战场,雅丰农场实现了机耕作业的“无人化”。数十亩高标准农田里,3台插秧机来回作业,不一会儿,碧绿的秧苗整齐排列在田间。整个田地空无一人,3台插秧机好似“机器人”娴熟地干着农活。
璜泾镇农技站技术人员吴皓介绍,去年,璜泾启动“智慧农场”项目,采用卫星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农场500亩农田环境以及农用设施、机械等进行优化、改装,完成所有农场生产、管理任务。这是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其本质是实现机器换人。
此前的春耕,璜泾镇已经对设备进行了试运行,技术方上海联适导航通过在农机上安装导航设备以及中枢控制面板,实现了此次夏种中设备、技术进一步完善,插秧机在田间作业、行走、掉头更加精准流畅。这意味着充满科幻色彩的“无人农场”在太仓走近现实。建设“无人农场”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该镇对于农业发展的长远考虑。“我们已经实现了粮食种植育、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但劳动力的缺乏依旧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桎梏。”雅丰农场技术负责人许立表示,当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严重,机械化生产对劳动力技术要求持续提高,这种结构性矛盾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打造“无人农场”,通过无人化、少人化、智能化作业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实现农业种植的精准化、标准化、精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高效化,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许立介绍,夏种是“无人农场”的又一次实验,接下来田间的施肥、洒药以及秋收,也将运用精密导航、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对不同设备进行作业协同,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无人化”。
“无人农场”是该镇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又一次飞跃。璜泾镇计划将高标准农田陆续改造为智慧农场,实现农场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全过程信息化、自动化,让现代农业的科技之光造福一方。
红绿相间
农旅融合走上发展新路
暑假来临,刚刚建成的长江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基地迎来了新的客人。教育基地坐落在长洲村沿江堤岸,背靠着烟波浩渺的长江。整个基地包含户外景观小品、接待室、主展区、放映室、自然课堂等区域。主展区面积184平方米,规划有长江保护方针展区、太仓长江生态保护成果展区、长江生态科普展区、未来展望四个部分,以从国家到地方、从历史到未来的逻辑进行布展,通过图文展示拓展参观者长江保护的知识面。放映室、自然课堂将配备教学仪器设备,引入多媒体技术,增加互动性与趣味性。户外及原有景观凉亭添置户外小品、科普仪器等,让参观者在互动中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养成遵法守法的良好习惯。这是长江大保护宣传科普平台,是璜泾绿色发展的有力体现,也是璜泾农旅融合的一块新的“拼图”。
拥有红色“基因”的璜泾,近年来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变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作为太仓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璜泾镇着力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依托“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成功打造了以“太仓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为核心的“杨漕——太仓红色教育基地”。以现场感、互动式的体验方式,抒写一个生动的“红色”杨漕,为体验者再现当年杨漕的“红色”岁月。2019年10月,璜泾另一处新的红色基地揭牌,位于雅鹿村三面环水的唐家宅是太仓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的所在地。修缮完成的唐家宅外部融入绿植、雕塑、门楼元素,再现了当年情景。内部通过图片、文字、历史物件让人们重温那一段峥嵘岁月,激励后人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集聚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璜泾镇“红与绿”的农旅融合发展,不仅让乡村更美,也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通过打造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农业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旅业态,加速了三产融合速度,以“美丽经济”启动乡村发展新征程。
一村一品
高品质农产品四季飘香
盛夏季节,也是璜泾镇最甜美的时节。雅鹿村的西瓜、王秀村的葡萄、荡茜村的翠冠梨、新联村的黄桃……这个时候来璜泾,随时随地都能品尝到最地道的本地水果。
远离城区,不染工业尘埃,坚持绿色发展,让璜泾镇西部片区成为农业的宠儿,这片土地种出来的粮食、蔬果尤其甘美。在疫情严峻时期,璜泾镇的优质大米、地产蔬菜被源源不断运往城市,丰盛百姓的餐桌。
雅鹿、孟河、杨漕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鱼米之乡的一大招牌“璜泾大米”出产于此,软糯香甜,远近闻名。现代农业园区的“千禧”小番茄、“黄金”小玉米、“牛奶玉米”通过互联网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杨漕村的杨梅、枇杷,王秀村的樱桃、葡萄、翠冠梨,永乐村的黄桃、猕猴桃、橘子,荡茜村的蟠桃、芦笋、哈密瓜,孙桥村的草莓、冬桃,新明村的香瓜、西瓜,孟河村的火龙果,新联村的黑四宝,雅鹿村的米粉,长洲村的甲鱼等“一村一品”农副产品各具特色。
为了让本地高品质农产品走出去,让市民共享优质瓜果,璜泾镇通过与本地电商合作,将优质农产品通过微信小程序等互联网平台配送到市民家中,不仅能够让百姓吃到本地优质农产品,还能提升园区土地效益。璜泾将继续增加互联网销售力度,拓展销售渠道,让本地农产品惠及本地群众,同时提高土地产出,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助推传统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