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阚亚方 文/图
又到一年盛夏,相信不少老太仓人挂念的就是茶泡饭配酱瓜,最近家住浏河镇闸北村的吴凤娥开始了她的夏日传统——做酱瓜。
最近连续的高温天气让72岁的吴凤娥十分欢喜,因为这种天气晒出来的酱瓜味道最好。“上一批做的酱瓜已经可以装罐了,今天一早,我又去地里采了100多斤生瓜,别看这么多,我们几个人一会儿就可以处理好。”吴凤娥制作酱瓜的“基地”有一大片水泥地,不仅有足够地方晒瓜,而且前期处理也有足够的施展空间。
一位阿姨端出一盆刚洗净外皮的生瓜,另外几位阿姨分工合作开始剖瓜、去籽,当前期工作处理完成,吴凤娥就用刀将剖好的生瓜切成一块块,整个过程处理起来流畅利落。“在切好的瓜上撒适量的盐,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不然不是太咸就是太淡,味道大打折扣。基本一盆瓜,撒一袋盐,为了让盐分布均匀还要来回颠好几次。”别看吴凤娥端着一大盆瓜在手里颠翻毫不费力,其实这盆瓜起码10多斤重,这样的“毫不费力”是她连续几十年做酱瓜练就的本领。
在吴凤娥颠翻瓜的同时,另外一位阿姨搬来了一个酱缸,吴凤娥将撒上盐的生瓜慢慢倒进缸里,再搬来已经清洗干净的石头压在生瓜上。“等瓜里的水分被盐析出后晒干,再拌上黄豆酱、海鲜酱等,之后在30多摄氏度的天气里暴晒5天左右,一盆酱瓜便基本做好了。”吴凤娥介绍说,做酱瓜的瓜有好几种,如果选用嫩皮瓜,期间最好晒两天再烧一次,不然万一碰到天气不好就会发酸。
酱瓜容易存放,吃起来又方便,农忙时节,一大碗茶泡饭配酱瓜就是出工前的慰藉。“夏天餐桌上别的菜可以没有,唯独这酱瓜不能少。” 据吴凤娥回忆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到夏天家家户户门口都要晒上好几缸酱瓜,走过便能闻到阵阵酱香。
自制的酱瓜口感鲜咸崩脆,十分下饭。做酱瓜、吃酱瓜,不仅是老一辈人留下的习惯,更是对过往生活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