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市文明委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太仓市第十九届(2021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十佳新事评选活动。经广泛发动、基层推荐、征求意见、组织评选等环节,筛选出太仓市2021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候选名单10人(组)、十佳新事候选名单10件,现面向社会予以公示。公示期为3月2日至3月4日,如对此名单有异议,可联系0512-53890258进行反馈。
太仓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3月2日
十佳新人
陆抗美
1
捐献爱子器官 让生命再度绽放
陆抗美,女,1952年出生,中共预备党员,璜泾镇杨漕村16组村民。2018年,她正式签订了身后遗体捐赠协议,成为苏州市遗体捐献志愿者,并在2019年被评为“太仓好人”。2021年12月,陆抗美的儿子胡宏奇突发疾病被送入医院,经过18天的治疗仍被宣布了脑死亡。胡宏奇生前多次表示,想效仿母亲捐献遗体。儿子走后,陆抗美决定捐献儿子的器官,换来了6位患者的新生或重见光明。“这也许是儿子生命得以延续的最好方式。”陆抗美是一名农村妇女,她用实际行动作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在平凡中诠释了生命的价值。这种崇高品德、大爱精神令人敬佩、感动。
2
杨萼梅
群众身边的杨老师
杨萼梅,女,1944年出生,群众,家住城厢镇弇山社区桃园新村。杨阿姨退休后一直热心公益、无私奉献。从2008年开始,杨萼梅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为城厢镇福利院里的60多位老人读报,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杨妹妹”“杨老师”。杨萼梅热爱昆曲文化,主动担任太仓市老年大学、经贸小学、城四小、良辅中学昆曲辅导老师,20多年来为基层群众表演昆曲百余场。同时,杨萼梅一直关注残疾人事业,为3位困境儿童、1位残疾人、1户失独家庭实现了微心愿。先后获评“苏州市百名文明市民标兵”“2011姑苏敬老之星”“2014五星级志愿者”“2015姑苏老有所为之星”“2020最美夕阳志愿者”等。
3
2021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团队
生命接续,大爱相随
沈佳乐,男,1991年出生,太仓市双凤镇党委委员;范超,男,1986年出生,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职工;刘晓东,男,1989年出生,太仓市沙溪镇新北社区工作人员;龚涛,男,1985年出生,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互不相识,但是他们却有同一个名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们是2021年我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他们以实际行动,兑现一名志愿者的承诺,弘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捐赠自己珍贵的造血干细胞,帮助了4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为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弘扬了社会新风,为幸福太仓添彩。
4
梅键
科技达人带动乡村振兴
梅键,男,1989年出生,太仓市好么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梅键通过致力于农业领域的科技和产品研发,践行做农业的初心,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农民收入,让更多人吃到安全健康的蔬果。2017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在丁泾村建成了一个6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和75平方米的计算机控制室,依托气雾栽培技术、传感器集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智能化技术栽培绿色优质蔬果。目前已经掌握了50余个蔬果品种的气雾栽培生产技术,带动当地农民增收18万余元。此外,梅键一直参与农业种植、科普宣讲等各类志愿服务,累计参与各类志愿服务36次。曾荣获苏州乡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太仓市“十五佳”新型职业农民、“太仓好人”等荣誉。
5
陆晓晨
残疾不是阻碍梦想的理由
6
张新亚
“检察蓝”守护一方平安
张新亚,男,1985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太仓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一级检察官。先后在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刑事检察部门以及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工作,始终坚持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在办案中求极致,在监督中求精准。积极推进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组建长江生态检察办案团队,擦亮“沪苏同行·守护长江”特色品牌,宣传报道《“检察蓝”守护长江口水清岸美》获江苏省院刘华检察长批示。张新亚先后获评“苏州市检察岗位能手”、苏州市检察机关“苏检先锋”、苏州市最美劳动者等荣誉, 带领所在部门荣获全国检察机关派驻监管场所一级规范化检察室、太仓市作风效能建设“十佳先进科室”。
7
白国超
海归博士坚持梦想闯出新天地
白国超,男,1987年出生,中共党员,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英国赫里奥特-瓦特大学哲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工学博士。现任知行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机器人末端领域研究逾10年的白国超一直在寻求一展所长的机会。2018年通过参与“赢在苏州”创业大赛,不仅让他斩获大奖,更成功找到了创业第二站。创业三年多,公司已组建了一支三十多人的专业研发团队,依靠强大的科研实力,自主研发十余款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产品及六款视觉抓取系统。公司现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申请各项专利50余项,注册商标10余项。2021年获评“太仓好人”。
8
单进锋
坚守一线的消防战士
单进锋,男,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太仓市城西政府专职消防救援站站长。自2000年加入消防救援队伍以来,单进锋始终苦练业务技能、钻研专业知识,多次被上级单位评为优秀士兵。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带领队员连续15天开展安保工作,被授予个人三等功。2016年,盐城遭遇罕见强冰雹和龙卷风双重灾害,他更是冲锋在前,顺利完成各项增援任务,获得个人三等功。2021年7月,单进锋主动请缨,带领7名队员驰援河南抗洪救灾,在救援现场救出多名被困人员,用行动书写英勇无私,被江苏省消防总队评为“最美抢险救灾先锋”。2021年获评“太仓好人”。
9
郁涛骋
陆晓晨,男,1991年出生,家住城厢镇电站花苑小区,是一名脑瘫患者。中专毕业之后,他被安置在一家福利工厂工作,每天简单重复的劳动并没有消磨他的热情,他仍然积极主动地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后来,陆晓晨在残联的帮助下,学习优秀电商的经营思路,调整经营理念,创立NewYoung高端成衣品牌,走上电商创业之路。如今,他经营的店铺有了10万粉丝,店铺好评率达到99.5%,旺季店铺单月就能销售2000余件成衣,全年实现销售额600万元。2015年,他被合作的工厂授予“年度最佳合作伙伴”的荣誉称号;2021年,他获得第二届苏州市残疾人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
把生命定格在网格巡查路上
郁涛骋,男,1991年出生,殁于2021年。郁涛骋2018年入职沙溪镇联动中心,成为一名网格巡查员。担任网格员的这几年里,郁涛骋勤勤恳恳、甘于奉献,他的巡查记录本里写着满满的“大民生”,显示出一名网格员的责任与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郁涛骋始终坚守在一线,白天他逐户排查登记信息,做好火眼金睛的“侦查员”;晚上他又加班加点对排摸情况进行汇总,做好为民服务的“勤务员”。2021年6月23日,郁涛骋在违建图斑对比采集途中,突遇车祸因公殉职,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的夏天,定格在了网格巡查路上。郁涛骋生前,先后获评“苏州市能手网格员”,荣获沙溪镇联动中心最佳奉献奖。2021年获评“太仓好人”。
10
杨燕萍
以残疾之躯书写人间大“孝”
杨燕萍,女,1973年出生,现居住在沙溪镇直塘玉河苑小区。杨燕萍先天下肢发育不良,只能依靠轮椅在屋子里走上几步。虽然她自己是一名残疾人,但是她却坚持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11年。母亲离世、父亲瘫痪、家庭收入一般,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与困难,杨燕萍没有放弃生活,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勇敢面对,坦然接受。11年来,她克服重重困难,尽心尽力给父亲喂饭喂水、处理大小便、擦洗身体等,尽力照顾着患脑出血导致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她对父亲的爱,她用残疾之躯书写了人间大“孝”。2021年获评“苏州时代新人”“太仓好人”等荣誉。
十佳新事
首创“四位一体” 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1
太仓市文明办、太仓市教育局联合团市委,整合太仓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太仓市中小学家长学校总校、学校社工服务社会组织、青少年维权港湾四方资源,创新成立太仓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调配优秀师资力量充实到服务中心管理层,于2021年9月正式运行,建立“四位一体”未成年人服务体系。服务中心升级设施设备,推出线上和线下课程,精准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走深走实”,家庭教育工作“入校入家”,学校社工服务“提质提效”,青少年维权“有为有力”,形成家校政社一体化的服务网络,全面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创设“U1S1特色课程”理论宣讲载体
2
高新区创新开设“U1S1”特色课程,打破中规中矩的现场理论宣讲模式,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展演手段,融入三句半、诗歌、小品、相声、歌曲、快板等文艺元素,开放设计19个特色课程,增强理论宣讲互动性和感染力,进一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传播,向广大党员和群众传播党的好声音,传递实践精神,传送发展动力。“U1S1”特色课程寓教于乐,让群众有兴趣、听得懂、主动传播,在和谐氛围中一起探讨、学习和领会新时代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展现党的理论的强大感召力。
3
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婚恋新风尚,沙溪镇创新设立“公益婚纱 幸福小站”,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项目。该幸福小站建在沙溪古镇便民服务中心,由专业志愿服务组织负责日常运行,有效链接市民实际需求和开拓资源供给,为市民提供婚纱礼服免费租赁、红事新办指导服务等。同时,“公益婚纱幸福小站”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文明集体婚礼、公益婚纱秀、“我们的节日·重阳”之重温婚纱照等活动,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重要阵地。
4
“庭院课堂”让党史“飞入寻常百姓家”
璜泾镇根据农村党员学习需求,将党史学习教育搬进农家小院,开设75个“庭院课堂”学习阵地和220余个“送学上门”点位,构建“5分钟学习圈”,提升农村党员参学率与能动性,营造骨干党员领学、学习小组共训、党员带头宣传的良好氛围。组织“飞燕”宣讲员为农村老党员发放包括乡音收音机、党史学习书籍材料等在内的党史学习教育“加油包”,并为行动不便的农村老党员送去“我为党员读党报”“飞燕传音进家门”等“一对一”送学上门服务。“庭院课堂”的学习方式让农村党员能够坐得住、听得进、有感触,真正让党史学习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私家车库变“议事小屋”
5
城厢镇南区社区新民村小区是个无物业老小区,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党员、群众成立自管委员会开展小区自治。因没有公共活动配套用房,自管委员会商量事情,连个地方都没有,党员盛化明主动提出把自家车库作为小区居民议事之所,也供居民喝茶聊天。在“议事小屋”,居民们共同商讨增设充电桩、基础设施维修、绿化改造等事宜,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还成功安装了智能道杆、完善了楼道公约、命名了“睦邻楼”等一批特色楼道。“议事小屋”走出了一条社区“微治理”的新路径。
警民合力救人 温暖整个娄城
6
危难时刻,警民合力救助交通事故伤员,小爱汇聚大爱,让大爱温暖整座娄城!2021年6月20日中午,太仓市东亭路天津路路口一名外卖小哥骑行电动自行车与一辆轿车相撞,外卖小哥被卷入车底,情况危急,正当司机不知所措之时,一辆警车恰好途经事发现场,市公安局民警高玉龙快速对路口交通秩序进行管控,同时组织路过市民抬车救人。过路市民心领神会,迅速汇聚到涉事车辆一旁,仅用40秒时间,合力将两吨多重的轿车抬起,外卖小哥被成功从车底移出。由于现场营救专业有序,将外卖小哥交通事故伤害程度减到最轻,外卖小哥经及时送医治疗,目前已康复出院。
7
“娄城最文艺”文化市集
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太仓市图书馆着力打造“娄城最文艺”文化市集,常态化开展“好阅连节”“非一般的课堂”两大系列活动。“好阅连节”系列活动,分别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以“市集”的形式,情景再现传统佳节文化,让市民了解非遗、触摸非遗、珍惜非遗。“非一般的课堂”,邀请郭氏风筝传人董科老师、桃花坞年画杜洋老师、苏州剪(刻)纸传承人吴永林老师、苏绣府向红老师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拍摄“最牛绝活 最美非遗”小视频,线上线下教市民非遗制作,让市民感受到中华文化工匠精神,体会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
8
助“小哥”急救 保健康平安
针对快递、外卖小哥常年穿梭于大街小巷,遇到交通事故、突发疾病等情况,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设计开展 “助‘小哥’急救 保健康平安”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队先后走进中国邮政、顺丰快递、美团外卖、饿了么外卖等16个快递站点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手把手教“小哥”们正确包扎、止血、心肺复苏等不同场景下的急救方法,累计培训1600余人。通过常态化培训,“小哥”们掌握了各种急救技能,遇到他人危难时能够化身为“行走的应急救护员”。
“美美与共·文明商圈”建设行动
9
太仓港区五洋滨江广场作为文明城市建设港城核心区,五洋滨江广场成立文明创城攻坚联盟,全力以赴做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五洋滨江广场创新推进“美美与共·文明商圈”建设行动,通过科学化、制度化、专业化建设管理切实提升商圈管理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商户参与“文明商圈”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周边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通过“美美与共·共治共享”四大项目、“五洋五日·聚心聚力”文明实践项目,建设一个“环境美、人文美、产品美、风尚美、服务美”的五美商圈。
“守护长江母亲河”志愿者在行动
10
“守护长江母亲河”志愿者在行动项目是由武港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依托太仓港区域化党建联盟、太仓港区文明单位联盟等组织,不断扩大长江江堤白色垃圾清理志愿者队伍,武港码头青年志愿者团队从原本的200余人扩大到目前的800余人。该项目以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为指导,定期组织开展长江江堤清理、植树护绿、长江鱼苗放养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志愿服务不断注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力量,有效改善了长江太仓段岸线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