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朋
如何确保疫情防控与审判执行工作“两不误”?市法院迅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在暂停线下诉讼服务的情况下,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全面启动线上办案“云庭审”模式,确保执法办案和诉讼服务不停歇,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月13日~22日,市法院共网上立案62件,线上开庭189场次,执行约谈等66次。
“‘云庭审’消解疫情影响,审判业务不停摆。”这一宗旨在市法院受理的一起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纠纷中得以很好体现。该起案件中,原告作为被保险人在被告保险公司处投保了雇主责任保险。为理清该案被告是否已向第三人履行了自己的赔付责任,案件承办法官原定于近日开庭审理,但受疫情影响,线下诉讼服务暂停开展。为此,承办法官提前联系了当事人,经过沟通,双方当事人均同意通过线上方式开庭。庭审中,当事人与审判人员利用智慧庭审系统视频连线,在线完成证据交换、法庭辩论等,整个过程声音图像清晰,程序规范。“云庭审”确保了案件事实快速查清、案件进度顺利推进,使当事人的权利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与此同时,“云庭审”也开启了维权“快车道”,线上办案让群众“少跑腿”。2月16日,市法院在受理边某(化名)追讨劳务费的案件后,迅速开启“云庭审”维权快车道,当事人双方足不出户即可化解纠纷。此前,边某在虞某(化名)承接的家装工程中做油漆工。工程结束后,虞某向边某出具欠条,约定分期支付劳务费,但第一期就未能按约履行。为帮助边某尽快拿到劳务费,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联系了虞某,并向其释明相应法律后果,虞某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懊悔,边某也表示愿意给虞某一定的付款时间,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方案。但受疫情影响,双方均无法到法院签署调解协议,承办法官当即采用远程“云庭审”方式,组织双方线上确认调解方案,最终得以案结事了。
“云庭审”让司法服务更有温度。市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释放电子诉讼改革红利,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以数字正义助推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不断开辟“云上阵地”让司法的速度、力度在“疫”时传递,更好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