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阚亚方/文 见习记者 郑天赐/图
肉厚肥美的带鱼、膏肥壳青的梭子蟹、大小不一的米鱼……昨天清晨,浏河渔港海鲜产品交易现场一片繁忙,空气里弥漫着海鲜味儿,渔民们忙着装卸今年东海伏季休渔后开捕的首批进港海产品。
每当渔船进港,“抢海鲜”就成了码头一景:一艘渔轮靠岸,码头地面都是碎冰块,通过约10米长的不锈钢传送带,一箱箱用冰覆盖的海鲜被运上岸。“我们是今天凌晨进港的,早上7时开始卸货,不到2个小时货物基本被抢购一空。”毛永国是首艘进港渔船的“船老大”,他告诉记者,9月17日休渔结束后的第二天,他们就扬帆出海了。“这批海鲜里,带鱼、鲳鱼、小黄鱼比较多,还有部分竹节虾、梭子蟹、米鱼等。这次我们赶在国庆节前进港,好让市民在节日里吃到最新鲜的海货。”毛永国说,这次他们捕获了近3000箱海产品,每箱海产品在40斤左右,“在海上最忙的时候,3天只睡了3个小时。”
早上9时刚过,已经卖断货的毛永国空下来喘口气,这时另一艘7时左右进港的渔船开始卸货。这艘渔船上卸下来2000多箱海鲜,其中带鱼占了一半以上,“今年捕获的带鱼虽然多,但精品较少,三四两一条的带鱼不多。”老板娘江爱琴一边照应着已经搬上岸的一箱箱海鲜,一边忙着为来进货的顾客称重,“很多是老客户,看中了直接记账,回头一块算。”带鱼、小鲳鱼、米鱼……海鲜产品交易现场,一箱箱海货被放置在堆放区,顾客现场挑选,看中了自己动手搬到称重处。双方谈好价格后称重、搬货、拉走。为数不多的竹节虾、梭子蟹等,还没落地就直接被“抢”走了。
“今年海鲜品质不错,一早上已经订购了不少。就价格而言,因为精品海鲜不多,其批发价涨了不少,但普通海鲜价格相比去年有所回落。”获悉有渔船进港,秦岭凌晨3时就在这等候了。从事海鲜产品销售20多年,这几年秦岭都会囤上20万元左右的货,“野生的东海海鲜鲜味足、口感好,老百姓喜欢。”
浏河渔港所在的渔港路,不仅是向外转运海鲜的集散地,也是“海鲜一条街”,几百米长的路上集聚了30来家海鲜销售商,首批渔船进港自然吸引了这里的商家。“凌晨3时多就起床了,一早上买了100多箱鲳鱼、60多箱带鱼、40多箱红虾。”在这里经营了20多年的秦山水产老板秦安山告诉记者,每到渔船进岸的季节,本就不宽的渔港路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除了上海、苏州等地过来购买海鲜的车辆,这个季节路边还一直会有售卖海产品的“临时销售点”。“无论是做生意的商家还是顾客,都不想错过这一波”。
“今年东海伏季休渔从5月1日开始至9月15日结束,今天是首次有渔船进港,除了这2艘,下午还有3艘渔船进港。”市农业综合大队6中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渔港码头距长江口2.5公里,可供200艘渔船24小时停靠交易。经过投资改造,该港目前的生产、加工、冷冻、销售条件已超过许多老牌渔港,成为远洋近海各类海产品进入上海、苏南市场的首选卸货港。“浏河渔港是国家一级渔港,今年估计有200多艘次渔船进出。这里交易的海产品有10多个品种,据估算今年海鲜交易量将超过2万吨。”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