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静/文 见习记者 谢海涛/图
在7月底召开的太仓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中共太仓市委明确并号召全市上下奋力拼出“太仓速度”,勇担使命跨越发展,激情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太仓精彩篇章。如何科学、准确、深刻地把握“太仓速度”的时代内涵、价值所在?在新形势新挑战面前,各行各业如何拼出“太仓速度”,推动太仓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集思广益、集智聚力。
在9月24日举办的“政协大家谈”活动现场,政协委员们围绕“拼出太仓速度 点燃创业激情”这一主题,畅谈如何勇担历史使命、全力拼出“太仓速度”,为建设“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期政协之窗将部分观点摘要如下。
张 忠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融媒体中心主任、市政协委员
“太仓速度”闪耀着辩证法的思想光芒
科学、准确、深刻把握“太仓速度”的时代内涵是太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有人说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再提“太仓速度”不合时宜;有人把“太仓速度”当成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这些其实是对“太仓速度”内涵的曲解。“太仓速度”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已经超越了原有物理运动学、宏观经济学的范畴。新时代的速度有着特定的时代内涵,闪耀着辩证法的思想光芒。
“太仓速度”体现着快与好的平衡,其所强调的速度,是一种又快又好、更快更好的发展,是一种结构更优、质量更好的最优解发展;“太仓速度”是时与运的抉择,彰显了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的有机统一;“太仓速度”是硬与软的思索,其在高质量项目建设、高水准基础设施、高效率城市管理、高品质营商环境、高层次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加速呈现,为太仓滋养出更为鲜活的内生力量;“太仓速度”体现的是太和大的进化,太仓正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后来居上,推动经济总量追赶、质量效益超越;“太仓速度”也是因与果的统一,明确了城市发展是为每一个个体这一终极目的。
市工商联主席、市政协委员
汤文英
推动民营经济跑出“太仓速度”正当其时
民营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太仓沿江临沪、制造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高新技术领域和新兴领域,推动民营经济跑出“加速度”,正当其时、潜力巨大。
如何点燃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激情,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政府层面来讲,一是要在做大民营经济总量上求突破,充分利用太仓“三篇文章”优势,打造沪苏同城“桥头堡”,促进产业梯度转移,推动德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在产品、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融合发展,招引更多旗舰型、平台型、税源型物贸总部企业。二是要在提升民营经济能级上求突破,实施新一轮民营企业扶持计划,更大力度招引民营企业。三是要在营造更优发展环境上求突破,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从企业角度来讲,一是企业家要有持续创业的情怀,做精做强主业,争当行业领军企业。二是企业要有持续创新的追求,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三是企业要有持续发展的团队。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市政协常委
郁颖珠
以“太仓速度”为重大项目导入增添新动能
太仓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在新的机遇期,我们不能用原有思路与方法展开工作,要突破自我设限,在更高层次上提升目标定位,突破之前不敢想、不可能的项目,解放思想,创新手段,敢做敢拼,在更高平台上招引重大项目。
咬定目标,用产业链抓住龙头项目。深入落实“六个一”,即一个产业链发展规划、一个产业专项支持政策、一个产业链共性技术支撑平台、一个产业链发展分工机制、一支产业链招商专业队伍、一批产业链发展指导专家,从而逐渐形成总部或研发机构集聚的产业链群。创新思路,通过进一步优化基金与产业的结合、进一步完善基金管理制度、进一步招引基金管理专业人才,用基金资本吸引规模项目。重视培育,用产业生态做大潜力项目,不但要重视重大项目的招引,更要培育扶持已落户的潜力项目,要加大科技招商力度,为科技项目搭建更多载体平台。
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市政协常委
凌 玲
优化政务营商环境,打造审批“太仓速度”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近年来,太仓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深化政务服务应用,着力营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群众体验最优”的政务服务环境,打造全生命周期涉企服务最优营商环境。
目前企业普遍面临“进来繁、转型难、出不去”等问题,太仓坚持“用户思维、客户体验”,围绕企业开办、优惠、注销的关键节点,推出“易企办”“惠企达”“利企退”无缝连环服务。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存在的“三多一长”(部门多、环节多、材料多,时间长)问题,太仓着力推进全链流程重塑、全链电子报批、全链帮办代办,全省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链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兜底审批时间20天,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针对群众办事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来回跑以及材料反复交等问题,太仓以高频事项全流程最优为目标,全力推进“一件事”改革。
太仓阳鸿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市政协委员
黄韵涛
响应“太仓速度”,点燃创业激情
响应“太仓速度”的发展,企业要在各自领域勇当标杆、勇争第一,做到区域领先、行业领先,争做头部企业。
在安全生产方面,当前,广大企业需要将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做稳做实,同时,要坚持安全环保的发展理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税收贡献方面,要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广大企业要跟自己比、跟同行比、跟区域内企业比,不仅关注营收增长、利润和税收贡献等数据,同时形成奋起直追、踊跃争先、不甘落后的氛围。在加强管理方面,要通过持续创新,对企业和员工进行赋能,提升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努力提升全产业链的竞争力水平,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同时通过更加系统的管理,助推企业发展成为行业内和区域内的标杆,实现和员工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此外,企业也要积极履行更多社会责任,重视党建工作的开展,带领全体员工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到新时期太仓快速发展的建设中来。
苏州兰德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州市政协委员
叶 锋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加快实现“太仓速度”
目前国际竞争中,评判一个地区的标准由城市能级变为产业特色,这样的评判标准也为二三线城市提供了很多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实现“太仓速度”?一是要以2.5产业高峰带动2.0产业高地。2.5产业的集聚已成为先进制造业招商的重要因素,深圳、上海等城市坚定不移地以2.5产业的高峰带动2.0产业的高地是一个比较正确的思路。二是深化对德合作,重点向与龙头企业合作、与中小规模隐形冠军企业合作两个方向拓展与延伸。三是紧抓“数转智改”浪潮,大力培养数字化人才,全面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四是引导助推产业低碳化发展,建议政府提前布局低碳产业园,为优质企业入驻构建先进产业平台。五是坚定不移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联动共进。六是以“文化+科技”为引领,构建具有太仓文化特点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通过中德文化活动为太仓整合产业资源、山水生态、娱乐美食等资源,树立太仓文化的重要地位。
市卫健委副主任、民革太仓市委副主委、市政协常委
朱 坚
践行“太仓速度”,提升“幸福太仓”新内涵
“十四五”时期,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沪苏同城化”步伐不断提速,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太仓适逢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重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勇气,坚决扛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一是加快打造沪太同城“桥头堡”。主动融入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与功能布局,特别是加强社会民生事业合作,更高水平实现公共服务互联共享、社会治理互促共进。二是创新实现民生对外合作“新突破”。实施面向长三角地区的人才引育政策,继续提升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服务水平,积极融入“长三角”养老一体化,积极引进德国医疗教育资源等。三是努力实现在太仓“读好书”。加大与上海、苏州、西安等地知名院校合作办学力度,引进更多优质品牌教育资源,不断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四是切实做好“优化生育”相关工作。扎实推进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五是重点关注“一老一小”服务供给。重点冲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创建,加快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多元供给体系。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农工党太仓基层委主委、市政协常委
冯瑞兴
跑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太仓速度”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它必须要遵循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
农业现代化,究其源头是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太仓速度”,既要从太仓农民在农业生产的劳动效率上体现出来,更要从劳动效率的转变速度上体现出来。农村现代化,究其源头是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要从关爱的角度出发为老年人在农村养老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提供与城市相仿的公共服务,留住年轻人的心灵家园。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以年轻人为主力的专业化生产队伍与社会化服务队伍。要继续加大职业农民和农村社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让他们快速接手担负起农业农村发展重任。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生产与社会的精准管理。要加快提升智能装备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社会治理上的运用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农村自身良好的产业基础。要在此轮农村发展规划中,按照各村的农业产业特色与发展特点,为各村农业的产品开发以及与市场接轨预留发展空间,让农村拥有自我发展的可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