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阚亚方)试运行一个月来,约有100家市场主体在登记时被浏河镇行政审批局“拒之门外”,因为这些企业的申请地址位于浏河镇的禁设区域,这些区域已不适合再设立企业。而这背后的“功臣”,是浏河镇集成指挥中心推出的审批踏勘业务,通过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把该由政府管的事情管好、管住。
自201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首次提出“放管服”概念后,各地各部门简政放权的步伐逐渐加快,但是“放”和“服”步子走得快了些,“管”的步调有些不一致了,从而造成了大量低效产能、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的企业落户到了浏河。“为了从源头遏制这类企业入驻,守好审批大门,浏河镇行政审批局在审核送批材料时可使用‘智慧浏河’平台新开发的审批踏勘业务,查阅其地址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将欲设立在禁设区域的企业拒之门外。”浏河镇集成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原来,为了实现“放管服”精准改革,把该由政府管的事情管好、管住,根据苏州市2016年126号《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实施意见》精神,浏河镇集成指挥中心开发了审批踏勘业务,“智慧浏河”平台提供已经做了空间落位的浏河全镇的标准地址,浏河镇行政审批局的前台审批人员将送批材料中的地址录入平台,再叠加不同的GIS图层,可以立刻判断该地址是否在本镇企业禁设区域内。
据了解,结合今年的国土空间整治和既有房屋摸排工作,浏河镇集成指挥中心还同步将国土空间整治图斑和危房、违建摸排点位落图辅助浏河镇行政审批局前台审批,严控危房及违建中的市场准入主体。记者在“智慧浏河”业务协同平台看到,叠加相应的GIS图层后,浏河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同的色块,其中红色图斑代表违建区域、蓝色图斑代表待拆迁区域、绿色图斑代表国土空间整治区域,这些区域都属于浏河镇的企业禁设区域。浏河镇行政审批局审批人员可通过“智慧浏河”业务协同平台来判断企业的申请地址是否符合要求,从而提高了审批的准确性,避免了审批盲区。
据了解,如果企业申请地址为非公安标准地址,浏河镇行政审批局的审批人员可以在线上发起审批踏勘申请,申请推送给对应的网格员,网格员现场踏勘,实时反馈现场照片,浏河镇行政审批局的审批人员再根据现场照片判断地址是否符合要求。“通过业务协作和数据共享,审批踏勘业务将‘放管服’三条腿绑在了一起走。”浏河镇集成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