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创新转型,坚持创新引领、协同发展,充分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奋力拼出“太仓速度”,项目是支撑。重大项目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推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重大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项目就能构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因此,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既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长远之策。抓重大项目建设,提振的是信心,凝聚的是力量,赢得的是未来。我们要统筹开展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资本招商、载体招商,集聚更多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形成大项目连续突破、好项目源源不断的好局面。在项目建设上,要紧盯开工率和投资进度“关键点”,一着不让推动签约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把项目建设的难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既当“店小二”,又做“急郎中”,全方位、全周期、全链式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以项目建设的快速度实现产出效益的加速度。
奋力拼出“太仓速度”,产业是基础。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量,谁能率先突破谁就会占得先机、赢得主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也是建设“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推进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我们要紧紧围绕“11155”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积极培育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先导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补链强链延链,实现产业规模、质量“双提升”。
奋力拼出“太仓速度”,智改数转是保障。智能化和数字化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要实现智改数转,除了企业决策人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还应具备实施智能工厂的条件与能力。智能化设计、制造和服务是智能制造的三大核心组成部分。人才是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战略资源,其中高层次人才又是主导力量。我们应该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特别要培养造就领军型高端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统筹建设好人才工作学习的“硬”环境和安居乐业的“软”环境,引导各类人才在各自领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最大范围汇聚起奋勇前进的强大合力。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加速行。奋力拼出“太仓速度”,就是使命所在,就是加压奋进,就是导向倒逼。创新转型已经成为我市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发展后劲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