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俊
一天半时间内,我市党政代表团考察了昆山、张家港、苏州工业园区以及苏州高新区等13个代表性地点,还在张家港召开一场持续至深夜的座谈会。本次以弘扬苏州“三大法宝”精神为主题的学习考察活动,节奏很紧凑,却又“干货满满”。
在考察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我市党政代表团展现出了敢于比学赶超、矢志奋勇向前的良好精神面貌。每到一处,大家都看得认真、问得仔细、想得透彻,不断在对比中寻找差距,在学习中打开思路。
昆山是中国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截至2020年底,昆山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394个。在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展示馆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方海宁颇受触动。
“昆山对台合作成果让我震撼。提到台企集聚地,多数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昆山,但提到德企集聚地,我们太仓却不是唯一选项。”方海宁表示,“对标找差是我们此次考察的目的,标杆就在身边,差距也客观存在,接下来就是要靠担当实干超越跨越。我认为,太仓要用好德国要素,尽快实现德企数量突破600家的目标,以量变求质变;加强在太德企和本地企业之间的交流,积极组织本地企业参加‘太仓日’、走进德企等活动,促进双方合作,建立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大力提升中德合作的层次,依托中德(太仓)合作创新园、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区等载体,向上争取更多的开放创新政策,推动通快等德企成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服务商。”
昆山杜克大学和大渔湾湖滨风情商业街毗邻,当地不仅环境优美,产业、商业也呈兴旺之势,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圈经济”。对于这里,市文教投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金丽萍并不陌生。
“这次我们去的点位中,昆山杜克大学和大渔湾湖滨风情商业街与我平时的工作关联度最高。昆山杜克大学我已经来过4次,但每次来我都有新的收获。”金丽萍说,为了建好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她认真研究过昆山杜克大学的建设模式、历程,从中汲取经验。她表示,市文教投集团将把“三大法宝”精神更好地融入工作,保时、保质、保安全地建设好两所大学以及科教创新区其他载体。
张家港是全国文明城市策源地,也是唯一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县级市。走在张家港的大街小巷,文明的气息铺满了每个角落。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王永伟说:“张家港是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一个样板,每次我来到这里,都怀着敬佩、学习的心态。我认为,张家港的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是全市上下,上自市委、市政府,下至普通老百姓长期坚持的结果;老百姓把践行文明当成一种共识、一种自觉、一种骄傲,是刻在骨子里的。张家港高度的精神文明也是文化建设的结果,市委、市政府连续十几年倾力打造‘长江文化’,成效已经显现,市、镇、村三级政府也对文化建设保持有力度的、持续的投入。张家港还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奖金挂钩,从机制上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一重保障。”王永伟表示,“我们太仓要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必须上下齐心,全员参与,拧成一股绳。文明典范城市是有标准的,我们要把这些标准贯穿到规划、建设、管理、维护、运行各个环节中去。”
在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我市党政代表团逗留了许久。这里多元展示了园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果。
有对比,才明差距;明差距,才知方向。“向园区学习!”大家纷纷表示,看到“家门口的标杆”,思想上真切受到一次冲击和洗礼;面对“群虎争雄”、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接下来,将认真学习领会苏州“三大法宝”精神,进一步树立强烈的争先意识、创新意识,拿出勇气和决心,立足岗位、担当作为,用苦干、实干加巧干,奋力开创太仓现代化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