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中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扎实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今年5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五部门联合组织了2021年度“新时代太仓好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经基层推荐、多部门评审,共有10名学生获评“新时代太仓好少年”。
他们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在勤奋学习钻研、勇于自立自强、传承红色基因、参与疫情防控、热心公益事业等方面,表现优异、事迹突出,体现了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宝贵品格和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中国梦时刻准备着的担当精神。
现对入选好少年事迹进行展示。
叶文彬
滑翔在向阳道路上的听障少年
叶文彬,男,汉族,2003年7月出生,太仓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1961班学生。他虽患听障,但积极乐观,刻苦奋进,成为生活的强者和能者。他两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残疾,因家庭不富裕,父母带着他一边四处奔波做生意,一边教他学习发音,东凑西借为他装上了昂贵的助听器,慢慢地他能够正常与人交流了。10岁时,他喜欢上了轮滑运动,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刻苦训练,曾滑行近20公里锻炼耐力。七年的坚持和努力,他从业余到专业选手,获得南京市圣巴杯自由式轮滑锦标赛金牌等多个奖项。如今,他是班级体育委员、校轮滑社副社长、系部学生会副主席,能为班级和学校活动出力帮忙。2021年初,他将自己的经历拍摄成微视频《向阳而生,逆光前行》,在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比赛中获一等奖。
孙承御
飞奔于“足球场”和“公益场”的爱心少年
孙承御,男,汉族,2008年5月出生,太仓市实验中学初一年级学生。他从小热爱足球运动,2013年开始参加足球训练。处于中场位置的他能传善射,2018年昆嘉太“福特宝”杯少儿足球联赛时逆转劣势,为球队赢得奖杯,获得“最佳球员”称号。这位足球少年十分热心公益,多次发动组织爱心捐赠项目。2020年疫情期间,他为同济大学“驻武汉”上海医疗队捐出两千余元零花钱;为欧洲黑山共和国发起爱心倡议,发动18个家庭捐赠了11000个口罩,获得了黑山驻中国大使馆的亲笔感谢信。2021年1月底,他得知贵州玉屏有100多位老人缺冬季棉衣过冬,便在老师的启发下与同学合作,发起捐赠旧棉衣的爱心项目。他和同学们分工明确,在朋友圈、爱心微信群积极倡议,与有意捐赠的好心人联系对接、解答疑问,统计旧棉衣基本情况和尺码。最终在春节前让玉屏老人穿上了爱心棉衣。
陈明子
勇敢与病魔抗争的文学女孩
陈明子,女,汉族,2009年9月出生,太仓市经贸小学五年级学生。她自小体弱多病,经常辗转各个医院诊治。2018年,她在住院期间结识了一位残疾人小朋友,自此她开始关心关爱困境少年,每年到陆渡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2020年,她被确诊为慢性血液病,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并要不定时住院治疗。她用坚强和微笑面对病痛的折磨,用阅读和学习来填满病房生活,用自己的笔墨与病魔抗争。她热爱书法,在“梦想舞台”展示活动中写春联送给过往行人,3幅古诗书法作品刊登在《太仓日报》上;她热爱文学,累计写作100多篇,其中2篇发表在《少儿文学报》,20多篇发表在《太仓日报》,获评“太仓日报优秀小记者”。出版了《书窗上的漫笔》《书海拾贝》《时光列车》《书海飞扬》4本随笔集。
项永康
与棋盘和数字共成长的“格子”少年
项永康,男,汉族,2005年11月出生,太仓市第一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他从小就酷爱象棋,在象棋上展现了很高的悟性,8岁获太仓比赛第一名,11岁晋升一级棋士,12岁获苏州比赛第一名。他代表学校参加各项象棋赛事,带领学校象棋队连续三年夺得团体第一。进入初中后,数独又成为他生活的挚友。他通过自主学习,分类归纳了独特的数独方法,锻炼培养了独特的数学思维。通过不断地计算练习,他在2020年获江苏省《时代数学报》数学竞赛一等奖。他学习成绩优异,先后获得“学习进步”“单科优异”“学习优异”奖。此外,他还经常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与父母一起长期帮扶一名困境儿童。
于子涵
为父分忧,独立照顾弟妹的小小长姐
于子涵,女,汉族,2010年2月出生,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五年级学生。2019年12月,于子涵母亲突发疾病紧急入院治疗,父亲要在医院陪护,无暇照顾三个孩子。面对疲惫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她用乐观和坚强让他们安心。于子涵主动担起长姐的责任,从零开始学习做饭烧菜,陪护弟弟妹妹上下学,指导作业、哄睡;每天还要烧水、洗衣服、洗碗、擦地板,小小年纪的她在历练中成长。繁重的家庭负担没有压垮她,她依然专注学习,保持成绩优异,认真履行班长职责。她热爱传统文化,是校昆曲社首席花旦,坚持五年苦练基本功,多次在重大活动上表演昆曲,是一位勇于担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孙语辰
用稚嫩肩膀与母共担责的孝心小斗士
孙语辰,女,汉族,2010年3月出生,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她出生在安徽农村,随着父母来太仓学习生活,他们一家四口租房居住,家庭收入就是父母的打工钱。2020年春,她的父亲忽然患上重病,面对昂贵的医疗费和生活困境,她的母亲不但连轴上班赚钱,还要照顾她的父亲,经常以泪洗面。孙语辰偷偷哭过很多次,但为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为了更好的生活,她擦干眼泪,决心和母亲一起撑起这个家。一夜长大的她,每天早起照顾父亲吃早饭、吃药,在校利用空闲时间抓紧做完作业,回家后继续照顾父亲、洗衣做饭、扫地洗碗、辅导弟弟做作业。但命运多舛,2020年年底,她的父亲医治无效去世了。为了生活,她的母亲开始白班夜班轮着上,她就负责陪护弟弟上学,放学后在出租屋、妈妈厂里、公交站台上辅导弟弟写作业。她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帮助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让这个家得以继续运转。
李立唐
长期资助山区困境少年的“慈善少年”
李立唐,男,汉族,2009年7月出生,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六年级学生。2015年,6岁的他在课堂上得知山区孩子的辍学困境,主动和父母提出要结对帮扶,并在父母的协助下与贵州赤水山区的一名困境少年牵手结对。6年来,李立唐每年将自己的压岁钱、稿费、义卖收入攒起来,汇到困境少年所在学校作学费,已累计汇款3400余元;并和他保持书信来往,给他邮寄书籍120多本。2020年疫情期间,他用零用钱购买了毛巾、矿泉水等日用品,在父母陪同下送到抗疫医护人员手中,还将积攒已久的1000元梦想基金捐给国家用于抗疫。此外,他多次参与助残公益、学校义工活动,亲手制作爱心包裹寄给山区儿童,2020年获评“太仓市慈善好少年”。
罗钰凯
思维敏捷、多才多艺的“机器人小能手”
罗钰凯,男,汉族,2009年5月出生,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他是机器人制作小能手。2019年,他第一次接触机器人制作,对组装机器人、调试传感器、编写程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他加入校机器人社团,面对编程和调试过程中大大小小的问题,他记录下来请教老师,和队友讨论,合作解决。在参加“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暨首届人工智能大赛苏州晋级赛时,他镇定专注,编程时反复计算、认真核对,他的团队以全苏州第一名晋级省赛,最终获得一等奖。他也是小小“演奏家”,他坚持学习钢琴六年,获国际青少年钢琴家比赛中国赛区双项一等奖等多个奖项。2018年,经老师推荐,他作为小小志愿者助演了菲利普百老汇经典剧目钢琴独奏音乐会。
罗婕语
热心帮助他人抗癌的航模女孩
罗婕语,女,汉族,2010年1月出生,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她是一位航模小达人,从上幼儿园开始就爱收集各类汽车、飞机模型,经常自己拆装模型。二年级时,她加入校航模社团,从简单的模型,到更加复杂的车模、舰模……手被胶水粘蜕了皮、被木刺扎伤,她仍坚持不断改进、制作模型。2020年至2021年,她的作品“桥梁结构承重模型”“综合实践无人驾驶车”“零速争霸四驱车”获得江苏省二等奖、苏州市一等奖。她是富有爱心的少年,2016年,她拿出自己攒了几年想要买航模的575.5元零花钱捐给患肝癌的同龄女孩,并每周和在上海治疗的女孩保持电话联系,为她加油打气。女孩出院后,罗婕语多次到她家里探望,陪她聊天,帮助她树立抗癌信心,传递快乐和希望。
姚博骏
拾获3500元退休金,及时归还的诚信好少年
姚博骏,男,汉族,2012年2月出生,太仓市明德小学三年级学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传递最温暖的正能量。2021年2月8日,放寒假的他在妈妈经营的儿童服装店帮忙。到附近的公共厕所时,他在窗台上发现了一个钱包。他先确认了厕所内部没有其他人,就走到公厕门口等待失主返回寻找。等待了一会儿未果,姚博骏就拿起钱包奔回妈妈的服装店,请妈妈协助,用手机拨打了“110”。后经浏河派出所到现场清点,钱包里有3500元现金和一张存折。警察很快找到了存折和现金的主人张老伯。张老伯表示遗失的存折和现金正是其本人和老伴的退休金。张老伯和周围邻居知道事情经过后,纷纷夸赞姚博骏拾金不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