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时政要闻
上一期3   4下一期  
返回太仓日报
2021年06月01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数字鸿沟”,还有多个“安全陷阱”待破解
——关注老年人智慧生活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徐 静

  

  “小闵,帮我看看我的手机,这几天用着越来越慢,看视频都看不了。”位于长春南路的太仓市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里,一位老人一边将自己的手机递给社工闵娟,一边疑惑地表示,自己每天都用手机软件清理,好像“没啥用处”。

  “不止没啥用,李阿姨,你下载的这几个清理软件都有问题。”闵娟告诉老人,她手机里安装的某“清理大师”、某“手机管家”,和之前央视“3·15”晚会曝光的被诱导安装到老年人手机上的各类清理软件很相似,“它们可能会偷你的信息,给你推广告,让你下载其他软件,手机肯定越用越卡。”

  帮李阿姨删除了几个手机软件,清了清缓存,闵娟又叮嘱了一声:“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要下载了。”

  不乱下载是不可能的。闵娟告诉记者,平时活跃在这个日照中心的老人有30多名,平均年龄80岁左右,其中35%已用上智能手机。“有些老人特别好学,他们用上智能手机后,刷视频、玩微信都慢慢学会了,但相比年轻人而言,老人的反应速度、学习能力毕竟要弱一些,而现在手机上各种‘应用陷阱’不少,老年人很容易被‘套路’。”

  遭遇“应用陷阱”并非仅仅会让老人手机卡顿这么简单,还有更大更深层的危害隐藏其后。

  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孙彧峰告诉记者,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时,比较容易被诱导下载各类非正规App,这类App会在后台收集用户数据信息,向老年人精准推送带有欺骗性质的广告、图文内容等,更甚者,还会引来诈骗团伙。

  在去年我市破获的一起案件中,一位退休老人遭遇的正是这样的网络诈骗连环套。孙彧峰介绍说,这位老人平时热衷于古玩收藏,在搜索相关信息时被骗子盯上。对方加了老人的微信,骗取信任后,向老人介绍自己所藏的“传国玉玺”“古玩字画”等“珍品”。老人先后购买多件对方推荐的藏品后,对方又以交易费、鉴定费等多种名目,继续诈骗老人。等老人反应过来不对劲前去报案时,已被骗去数十万元。

  “老年人群体有几个特点,一是对自称官方的人员非常信任;二是比较固执,受骗上当后也不肯承认。”市公安局数字侦查中心副中队长白文豪告诉记者,如今,有些团伙会在菜场、小商品市场里设摊,拉老人进微信群,日常发发小福利,获取老人信任后,再将老人带去隐蔽地点推销各类高价产品。“这样的骗术,调查取证难,立案追讨难。有些老人被骗后还会瞒着家人子女,来报案的都不多见。”

  根据工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中国使用手机的老年人约 2.74 亿人,其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老年人约为1.34 亿人。进入智能时代的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网络世界充满好奇,也迫切想要借助这一全新工具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帮助老人避开网络世界里的种种“安全陷阱”,助力老人更轻松更安全地“畅游”互联网?

  “目前比较常见的应对方式,是将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讲座课程送到老年人身边。”

  (下转第7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新闻·观点
   第05版:平安法治
   第06版:专刊·新时代好少年
   第07版:新闻·时事
   第08版:周刊·小记者
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市人大常委会 举行第36次会议
颗粒 归仓
我市污防攻坚连续三年 获苏州考核优秀等次
跨越“数字鸿沟”,还有多个“安全陷阱”待破解
“E卡通红色联盟”党建品牌启动
太仓日报时政要闻01跨越“数字鸿沟”,还有多个“安全陷阱”待破解 2021-06-01 2 2021年06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