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新闻·要闻
上一期3   4下一期  
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交流会暨巡回指导动员部署会召开~~~
全市全面推开的“阡陌农路”项目拓宽了农民的回家路——~~~
全力冲刺二季度目标任务~~~
~~~
召开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
~~~
开展好“春夏攻坚”专项行动~~~
返回太仓日报
2021年05月14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市全面推开的“阡陌农路”项目拓宽了农民的回家路——
农路修进百姓心坎里

  

  

  

  

  

  

  □本报记者  张  瑜 

  

  “一脚油门,就可以从城里开进乡下别墅的院子里,真是快哉!”最近,家住璜泾镇孙桥村的龚先生每天都乐呵呵的,伴随着自家别墅竣工,家门口原来3米宽的石子小道也升级成了4.5米的水泥大道,通行不仅更加顺畅,也提升了周边环境。

  这条白荡路联通孙桥村和杨漕村,因为处于交界,多年来一直处于修缮的“边缘地带”。“过去,这条小路坑洼不平,晴天扬灰,雨天泥泞,沿线的老百姓进家门都得踏一脚烂泥。”龚先生告诉记者,修路前还有两位村民不慎摔伤。如今生活好了,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可要开进家门却没那么容易,就是家门口的这一小段路,有时候要开上十来分钟,急得人直冒汗。有一次,龚先生从这条路回家,一辆车从对面驶来,眼看两车越来越近,他只得往后倒车,退后二十多米后,驶入岔路口,让出道路,等对方车辆通过后,再赶紧回到原路驶入家中。“每次开车经过这条小路,都得看看远处有没有来车,免得倒车。”龚先生回忆,“别看这点小事,这一小段距离,有时候还挺闹心的。”龚先生笑着说,现在有了这条笔直的水泥路,两车通行毫不费力,而且也不再有灰尘、泥泞的困扰。新修的农路与周边百姓新盖起的现代化农宅也相得益彰,成为新农村的和谐画卷。

  伴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家小汽车的普及,农民对农路的期盼不再是“有”而是要“好”。从家门口到村道到乡道再到县道,两轮替代了双腿,四轮替换了单车,农路建设要跟上农民生活的变化,才能修进百姓心坎里,为农村生活、生产带来效益。今年以来,璜泾镇扎实开展“阡陌农路”畅安创建活动,提高特色田园、美丽乡村、农家宅院等节点的通达水平,着力优化农村自然村(组)的道路建设,让汽车道路通到居民集中居住区、通到百姓家门口,做优百姓进宅入户的“最后一公里”。璜泾镇建设局负责农路建设的工作人员张露表示,乡村干道、园区、综合体等节点连接线是农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但百姓回家的“最后一公里”同样重要。白荡路是“阡陌农路”项目建设的案例之一,全长200多米,惠及周边60户村民。

  除了孙桥村,荣文村的“阡陌农路”也高标准推进。香归线位于璜泾镇与沙溪镇的交界,一部分处于荣文村境内。张露介绍,这条道路同样因为地理因素路况较差,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通行困难。今年,通过“阡陌农路”项目,香归线拓宽至4.5米,并铺上了沥青,更加坚固耐用。这条长约350米的“交界路”,不仅让沿线的居民实实在在受益,更推动周边农业产业的升级。“香归线周边有大片农田,路修好了,也方便大型农机、大型运输车行驶作业。”张露告诉记者。这“最后一公里”打通了农家院,也让出行、产业两相宜。

  记者了解到,“阡陌农路”项目拓宽农民的回家路,正在全市全面推开。这是全市“四好”农路建设的“查漏补缺”,也是农路建设以农民为中心的集中体现。从百姓“家门口的道路”上下功夫,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来实现“乡村美、产业兴、交通畅”的最终目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新闻·要闻
   第03版:新闻·民生
   第04版:新闻·三农报告
   第05版:周刊·书香
   第06版:新闻·国内
   第07版:新闻·国际
   第08版:周刊·墨妙亭
8个指导组督促党史学习教育
农路修进百姓心坎里
担负起高新区的时代使命
迷你小南瓜 下月初可尝鲜
浏河发布“双招双引”政策
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太仓日报新闻·要闻02农路修进百姓心坎里 2021-05-14 2 2021年05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