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华 文/图
核心提示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内生力量。2019年9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和改革试验任务。我市承担了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改革试验任务。一年多来,我市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不断激发农业农村活力为宗旨,切实落实多项举措,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成效初步显现。
深化改革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对于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农村改革试验区和改革试验任务的工作部署,2019年9月以来,我市承担了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改革试验任务。
我市之所以能承担这项改革试验任务,得益于近年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据介绍,该试验任务实施周期为3年。其中,2019年9月~2020年2月为调查研究阶段。我市开展政策学习、实地走访、集中研究、专家座谈等形式的调查研究,确保各项探索科学合理;2020年3月~8月为制度设计阶段,我市从土地政策、财政政策、行政服务等层面上进行改革试验区试点制度设计;2020年9月~2022年2月为制度实施阶段,针对各项试点政策,组织相关区镇、部门操作实施,并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指导,对各项试点政策实施开展考核评估;2022年3月~6月为试验总结阶段。根据实施情况形成试验总结和改进意见,提炼出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样本。
在试验任务期内,我市将通过“制度设计、强化引导,全域推进、分镇实施,合作社强个体、抱团发展壮整体,聚焦项目、集聚发展,精准帮扶、长效造血”五大举措的推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从预期效果看,建设镇级抱团发展平台,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00万元左右,镇级统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占60%以上;依托镇级抱团发展平台,强弱村联合发展,为薄弱村精准、长效“造血”,到2020年,村级年稳定性收入不足250万元或人均年稳定性收入不足1000元的薄弱村实现稳定脱贫转化;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品牌示范合作社。
创新实践
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成效显现
一年多来,我市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不断激发农业农村活力为宗旨,以东林村循环农业融合发展试点、半泾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验、雅鹿村农产品深加工(优质大米加工)延伸产业链试验,以及金溪公司牵头开展抱团发展、薄弱村脱贫转化试验等项目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东林村循环农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成效喜人。作为农业部秸秆综合利用十大主推模式之一的“东林模式”,东林村在“田养畜、畜肥田”的绿色理念引领下,以“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一粒米”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践,成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标杆。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增强了村级经济的实力。截至2020年,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48万元,比2019年增长了7.3%,已成为支撑集体经济的重要载体。同时,该村以智能灌溉、北斗导航、飞防植保、激光平整实现精准灌溉、精准农机、精准施肥施药,全面向“无人农场”方向发展,重点打造了粮食智慧化生产示范场景。强化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的深入融合,成立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太仓(肉羊)推广示范基地,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探索羊舍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研制与示范应用技术推广,深化村企共建;与江苏省苏粮联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加工承揽合同,助力农产品产销对接;与苏州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中药渣肥料化利用试点工作,进一步拓展村级经济发展空间,推进抱团联动发展。
半泾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验项目稳步推进。半泾村依托“太仓市菜篮子工程项目”契机,建设总面积1100亩、总投资1500万元的“菜篮子”农业生产基地项目,新建蔬菜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净菜保鲜库500平方米、联栋大棚20亩,引进冷链物流,增设产品分拣包装设备,构建电商服务点等。同时,在种植业务发展稳定的基础上,合作社进一步在市场对接上下功夫,打好“绿阳”品牌农产品销售“组合拳”,实现“农超对接”、“农批对接”、“食堂对接”、“直播对接”和“农旅对接”,建立直接产销关系,定点配送全市34所中小学、幼儿园,4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60多个居民小区。2020年,合作社实现销售额超过2500万元,下属绿阳配送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2020年,半泾村村级总资产10636万元,净资产8802万元,村级总收入2154万元。
雅鹿村农产品深加工(优质大米加工)延伸产业链试验项目成效显现。拥有2600多亩稻田的雅鹿村,围绕“兴机富农”这个主题,抢抓有效投入,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稻米从育秧、种植、收割、烘干、碾米、包装全程机械化,以低劳动力生产出优质稻米,并与终端销售无缝衔接。2019年7月,该村与杨漕村、孟河村抱团发展成立的太仓市绿秧禾农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获得了苏州市第一张“告知承诺制”食品生产许可证书,雅鹿村米厂标准化改造的案例被“中国市场监管报”等数十家权威媒体报道。2020年,联合社销售大米收入达250万元,为村集体增加了72万元的利润。引入大米深加工,推动第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注册太仓市鹿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苏州丫米丫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十多种米粉产品相继推出,源源不断地输入上海高校食堂、知名连锁餐饮企业,为村集体增加了40余万元的利润。创新探索稻鸭共作模式,2021年申报100亩有机大米种植区,规划出200多亩“稻鸭米”种植区,推进生态绿色种养,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共赢。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雅鹿村拥有数千亩高标准农田,三星级康居点连点成片,修复了太仓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所在地,建起了独具特色的雅鹿民宿。目前,该村正以稻米文化为主线,串起一条从稻米种植、生产、加工到品尝的农文旅路线。
金溪公司牵头开展抱团发展、薄弱村脱贫转化试验项目加快推进。沙溪镇组织辖区的20个村共同出资成立太仓市金溪农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集合资源共谋发展。已建成的二期项目总占地60亩,实现年收入720万元;新推进的三期项目占地38亩,建成后预计年增收超1000万元。公司与沙溪镇泥桥村、项桥村、虹桥村3个薄弱村签署了薄弱村帮扶项目资金投资协议,制定了投资计划和方式。2020年度,金溪公司对这3个村进行资金投入,其中虹桥村63.2万元、项桥村36.4万元、泥桥村45.2万元。将“输血”发展变为“造血”发展,确保村级集体经济长久收益。为保障薄弱村收益稳定,公司对3个薄弱村实行按投资额8%的利率保底分红。公司在沙溪镇生物医药产业园梦溪路西侧筹建生物医药产业配套标准厂房,建成了3幢两层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8407.04平方米,总投入约2900万元,2019年10月全面竣工投产。目前,已有赛业生物科技、斯贝福生物及兰立生物科技等三家企业与公司签订租赁合同,预计二期项目全年收益近300万元,平均每村每年收益约50万元左右。
项目引领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重要保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市组织镇、村各级把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作为提升经济发展层次的重要举措,强化组织领导,理清工作思路、统筹发展规划,为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定好位、搭好台、架好桥,取得明显成效。
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倡导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改革试验课题确定后,更明确要求打破村级界限和要素流动障碍,以镇级为主引导建立抱团发展公司或平台,平台开发的载体项目要贴近产业发展和招商需要,开发建设程序要规范、建设标准要高,有利于引入好项目、优质的产业,提高收益。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集体经济联合抱团发展平台26个、注册资本约24.5亿元,其中镇级主导的9个(每个区镇均有),村村联合的17个。开发标准厂房、商铺、村民会所、烘干房等各类载体35个,总投资19.2亿元,开发物业面积43.5万平方米。2020年带给村集体经济收益超6000万元、村均超65万元。
下一步,我市将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改革试验目标任务的落实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引领,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具体地说,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城厢镇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该项目由城厢镇各村组建的抱团发展平台太仓欣农联发合作社与市城投公司共同投资建设,项目主要引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致力打造中欧先进制造业合作样板园区。该项目总投资2.19亿元、占地面积170亩、总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项目运行后,预计每个村每年收益130万元。
璜泾镇王秀小区物业用房项目由璜泾镇国有公司兴璜公司和13个村抱团联合成立的镇村抱团载体公司——璜泾镇振璜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一期投入680万元,建造物业用房3000平方米,预计年租金收益55万元。
双凤镇“久韵田舍”民宿项目计划投资1600余万元,参照勤力村现有的特色水乡风貌建筑建造9栋民宿,占地面积约2855平方米,规划总面积约9195平方米(13.8亩)。目前,该项目正按计划推进。
娄东街道标准厂房项目由原新区15个村、涉农社区投资成立的德民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太仓鑫娄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拟投入7050万元,建造标准厂房1.4万平方米,预计2021年底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