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瑜
在璜泾镇工业园区,纳似韦科技 (苏州)有限公司的中试车间厂房内,一期设备刚刚安装、调试到位,批量生产便紧锣密鼓地展开。这家初创企业,还在“襁褓”中时,便已经获得3000万元/年的战略性订单。
这家看似低调的企业,在行业内已崭露头角,在高强度铝合金结构件低压铸造成型、铝合金高洁净度技术、真空铸造成型、复杂内部腔体成型和柔性智能化制造等领域内拥有核心技术,并在多项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让铝合金结构件的强度提升30%以上,综合力学性能也显著提高,解决新能源车大尺寸底盘件的整体化成型问题,使高强度新能源车铝合金整体化成型的国产化成为可能。
据了解,目前,纳似韦科技已经针对铝合金真空铸造、高洁净度熔炼等申请了4项发明专利,2项有关铸型金属材料的发明专利获得授权。这些成绩的取得,来源于企业一支具有6名资深开发设计人员的开发团队,其中,硕士及硕士以上人员4名,企业负责人、上海交大博士王业双获评姑苏领军人才。“初创企业,特别是科技型的初创企业,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王业双曾在上海相关行业从业多年,选择在太仓创业,正是因为璜泾镇对于科创人才的诚意。
璜泾镇因为区位因素对于科创企业吸引力不大。但是,谋求科创转型是璜泾这个民企重镇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去年,璜泾镇主动打破区域桎梏、创新科创产业发展路径,先后打造市区创新“飞地”,建设科技孵化器,引进高层次科创运营平台,2020年成功落户科技人才项目21个,纳似韦科技就是璜泾科创人才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
今年,璜泾的转型脚步并没有放缓,持续重点推进科创阵地打造,计划创建省级众创空间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以载体的创建带动科创工作的发展,更高标准地做好科创人才项目服务,形成品牌影响力。同时,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用金融杠杆撬动项目批量落户,通过载体、政策、服务的组合拳,解决吸引优质项目落户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随着轨道交通5+1体系的初步成形,两所大学的加紧建设,太仓‘下一站上海,上海下一站’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璜泾镇有关负责人表示,璜泾也会乘势而上,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规划设立3平方公里沿江工业园,规划预留科创智造区,为孵化项目进一步发展预留空间,打造北上海科创项目孵化、加速、成长集聚区,推动璜泾镇科创人才工作的发展进入新的快车道,不断打造璜泾新的经济增长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