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嘉太科创产业园——沪太同城先行区”的启动,必将为两地深化合作、沪太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此外,双方还联合编制《“嘉昆太”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不断做好新能源汽车、航空、生物医药等产业与上海的对接和融合;通过沪太协同推进会等多种招商推介方式,沪工机器人、新大洲本田等一批项目在太落户及加速发展。
目前,我市企业开展的产学研合作,约70%是与上海高校院所联合开展的,全市省级院士工作站中,约40%是与上海高校院所共建的。
加强生态同圈
眼下,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太仓各镇村兴起,加快提升生态环境、完善功能配套,为今后加速农文旅融合发展打好基础。
我市积极推进与上海毗邻水域生态廊道建设,探索建立长江口生态涵养区,建设新浏河生态廊道示范区。在练好生态内功的同时,我市瞄准潜力巨大的上海市场,不断升级环境,打造临沪生态片区和长三角美丽生态休闲网红打卡点,让“现代田园城”的生态佳境,成为沪上游客的休闲首选。
共享民生同圈
今年2月25日,瑞金医院太仓分院举行签约仪式。太仓市政府和上海瑞金医院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在太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合作建设瑞金医院太仓分院。
同城共享,最终落实到民生共享。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沪太公共服务便利化,引入上海优质、高端功能性公共服务资源,特别是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实现民生共建共享。前两年,太仓浏河、沙溪人民医院分别与上海九院、十院共建跨区域医联体,太仓各医院也在上海专家团队带领下,在各学科领域新增多个诊疗项目。此外,去年年底,世外国际融合教育项目签约,项目建设包括幼儿园、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除了医疗、教育资源的共享,沪太两地居民办事也越来越方便。1月18日,我市行政审批局与上海市宝山区行政服务中心等五家单位签署了《宝山-太仓-常熟-锡山-惠山-新北跨地域通办合作协议》。这也标志着长三角区域“跨省即办”通道正式开通。近年来,我市开通了太仓“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在市场准入、民政、社保、税务、档案等方面,实现了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异地收件”和“线下就近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