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邢智丰
站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规划”交接的重要节点,今年,市民政局将聚力创新、攻坚克难,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树立“民生服务”新标杆,构建“幸福民政”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努力创造群众满意的民生环境。
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发展
应对人口老龄化
>>>
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建设为契机,全面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转型。抓实养老实事项目建设,完成城厢镇养老机构异地新建、5家日间照料中心新建升级、300位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0张护理床位建设、9家养老机构明厨亮灶等项目。深化镇区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推动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全面实施“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十大项目,继续做好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建设,优化“银龄”互助、“四方关爱”服务,打造全龄化社区养老2.0。加快居家社区养老市场化发展,打造“爱爸妈”优选商城、99孝老购物节,升级养老综合管理平台,探索智慧职能的养老服务市场消费产品。积极融入“长三角”养老一体化,依托智库养老太仓研究院,夯实“产学研一体化”研学品牌,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养老技能培训,提升人才组织专业度。优化综合监管,增强镇区养老“综合体”职责定位,加强资金监管,建立健全共建共治、综合监管体系。
全面规范社会事务管理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
完成救助站新站项目建设和殡仪馆提档升级改造工程。稳妥解决县乡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历史遗留问题,按时完成年度界线联检任务,加强界线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界线矢量化试点工作任务。持续推进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加快镇级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实现镇级地名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全覆盖。扎实推进违建墓地专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行动和散坟整治工作,推进农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改建项目,加快实现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完善殡葬服务机构考评实施细则,强化殡葬服务机构管理,规范殡仪服务市场。持续开展婚姻登记机关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启用“一站式”婚姻登记平台,打造优质、便捷的服务窗口,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加大困境儿童关爱保障力度,完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建成一批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服务阵地,打响“童舟共济”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品牌。
全面履行民生保障职责
增进民生福祉
>>>
落实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做好社会救助年审、调标工作。建立社会救助赋权下放督查机制,指导做好赋权审批事项下放工作,提升赋权事项审批精准率,建立管理规范、职责清晰、公开透明的社会救助赋权事项督查机制。修订完善部分社会救助政策文件,视情出台低保及低保边缘实施细则,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救助对象认定机制和救助机制。发挥信息化数据大平台作用,持续推动部门数据对接,强化主动发现,落实信息化预警机制。强化低保、特困等兜底社会救助保障,不断完善低收入家庭信息库,探索打造“相对贫困”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完善社会救助社会化服务模式,促进形成“物质+服务”的社会救助新格局。建立慈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创新设立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孵化园,全面实施“娄城益帮扶”慈善帮扶项目,营造浓厚慈善氛围。
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
指导村(居)委会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开展新一届村(居)委会主任培训,制定楼栋长工作机制,推进全市楼栋长队伍建设,完善“全科社工”服务机制,强化社区队伍建设。高质量推动“发展型”幸福社区建设,深入推进“社区综合网格+社会组织服务”创新实践,推动市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顺利运营,强化镇级社会工作服务站和社区级邻里客厅建设,联合组织部创新打造网格“邻里驿站”,举办第四届“政社互动”“三社联动”创新周活动,创新社区治理举措。持续推动协商能动机制,指导村居切实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助推党建为民服务项目和以奖代补项目落地落实,加快社区硬件设施完善升级。强化部门联动,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服务相关机制,抓好年检年报、“双随机”抽查两大检查,推进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全新打造市级社会组织“海棠花红”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党建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活动。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开展经验交流会、沙龙研讨等活动,夯实社工实务技能,强化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