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就地过年”“宅家过年”“云拜年”……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这个春节,新老太仓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欢乐、喜庆、团圆……这是传统的新年气氛,疫情防控之下,这样的气氛不仅没有变,还透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年味。
馒头照蒸,日子蒸蒸日上
2月11日,除夕,记者来到梅园社区顾利州女士家的时候,她正在灶台上蒸馒头。屋子里热气腾腾,浓郁的香味里也蕴藏着浓浓的年味。
顾女士蒸的馒头,外形和街头卖的包子差不多,但个头要大一些。她递了一个给记者尝尝,是萝卜猪肉馅的,咬开之后发现,味道非常鲜美,也极其爽口。除了萝卜猪肉馅之外,还有红豆馅的和野菜馅的,每个品种的味道都很独特。
顾女士告诉记者,她们一家都来自盐城,6年前在太仓买了房子,户口也紧跟着转了过来,现在是名副其实的新太仓人。“我们老家在过年的时候有蒸馒头的习俗,这是家家户户的一件大事,蒸馒头时热气腾腾的样子,也象征着新的一年日子蒸蒸日上。”顾女士说,至于为什么要蒸馒头,她也不知道,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记者了解到,生活在太仓的盐城籍新太仓人总数有近万人,虽然常年定居在异乡,但他们依然保留着家乡的一些习俗。春节期间,他们除了要蒸馒头外,还要做肉圆和灌香肠,这些年货一直要吃到农历二月二,甚至更久。馒头是每天必吃的一道主食,肉圆和香肠又是家家户户招待亲朋好友的精美菜肴。
活动丰富,感受“家的温暖”
“新年快乐,牛气冲天!”“2021,我在太仓过年!”2月13日,大年初二一大早,新太仓人王红约了侄女一家去逛弇山园,在大门口的“浓浓暖乡”新春许愿树下,一家人打卡留念,将书写好的新年心愿贴到了许愿树上。
“我是湖北人,我先生是湖南人,我们一家来太仓已经20多年了。”王红告诉记者,往年春节前,他们都要回湖南或湖北过年,今年,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一家人留在了太仓。“本来以为这个年平平淡淡就过了,没想到太仓给了我们这么多惊喜,年过得热闹,年味特别足!”王红说,春节期间出门逛逛,发现满城都是浓浓的年味,还特别贴心地为留太过年的人员准备了丰富的活动。
拍照打卡、说吉祥话、写祝福语、过文明中国年……除了“文明祥和我打卡”活动以外,这个春节假期,市文明办还为留太过节人员准备了“文明过节我祝福”“文明承诺我宣言”等众多精彩活动。
与此同时,市图书馆、博物馆、现代农业园、沙溪古镇唐调研习所、牙行、沙溪文史馆、洪泾往事等景点也推出了免票游览等措施。诚意满满的“公共服务”,让留太过年人员感慨“太仓就有家的温暖”。
2月15日,大年初四,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支部书记高军会,刚组织留太员工看完电影,又急匆匆赶回公司,他将利用春节假期继续学习长达24课时的太仓市“留苏优技”项目制等系列课程。“春节假期,恰恰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自我的机会。”他说。
除夕吃完年夜饭,高军会跟家人通完视频电话互致问候,便开始了此前制订好的“假期学习计划”。太仓市“留苏优技”项目制培训教学计划,为我市在春节期间打造的稳岗惠企措施之一,涵盖安全生产、职业道德、防疫知识、岗位技能等四大类课程。假期中,除了组织员工参加春节联欢等活动外,高军会就没怎么出过门,宿舍成了他学习的课堂,回到了学生时代的“三点一线”生活。他表示:“这些课程很有用,涉及企业现场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中都用得上。”
“今年春节特别有意义,虽然没有回陕西老家,但在假期中学习,非常充实。”春节假期,高军会每天早晨都要用近一个小时做题、看强国视频。目前,他的“学习强国”积分已近3万分。此外,作为全国优秀农民工、苏州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带头人,高军会还利用假期,学习研究了有关非公企业党建的理论知识。
宅家过年,玩出“文艺范”
高建红是一名幼教老师,同时也是一名文艺爱好者。这个春节,她邀请朋友来到家中举行了一场“新春音乐会”,和家人、朋友一起,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度过了一个仪式感满满的春节。
吉他、笛子、色空鼓组成的“小乐队”演奏着古风乐曲,高建红则合着音乐跳起了禅舞,古韵悠扬、舞姿翩翩,别有一番韵味……大年初四,高建红将这场“音乐会”发布在了抖音、微信朋友圈,收获了众多好友点赞。
“春节假期难得闲暇,我想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谈起举行这场音乐会的初衷,高建红说,今年春节和往年有所不同,就地过年也能有不一样的玩法。她很喜欢传统文化,平时在家研习禅舞、品茗、插花,所以今年春节就想邀请几位同样爱好文艺的朋友前来,一同奏乐、跳舞,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别样的年味。为此,她还提前将家里布置了一番,挂起了红灯笼、插起了洋牡丹,细节的点缀,让家中年味倍增。
见屏如面,“云拜年”年味十足
这个特殊的春节里,见屏如面的“云拜年”是许多人春节拜年的新选择,制作创意拜年短视频成为新风尚。
在浮桥隆兴钢铁物流工作的尹明今年也没回老家陕西周至。“本来过年买的年货都准备好了,但今年大家都选择就地过年,我们在哪儿过年都一样。”在尹明看来,不回去过年并没有什么。春节期间,他通过视频跟妻子、儿女及父母拜年。“现在发红包也方便,微信上发个红包就行。”
“一个人在外面,也要注意身体,多弄点想吃的。”“爸爸,新年快乐,记得给我发新年红包哦!”……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还在联欢中组织了留太员工给远方的亲人拜年送祝福的直播活动。
除了视频通话,短视频拜年成新年俗。在朋友圈,录制一段短视频,为圈友们送上新春祝福;在短视频平台上,新奇好玩的拜年视频刷屏,高速的网络传递了很多人的思念之情。
响应就地过年号召,不少市民不返乡不串门,云端逛街购物,快递员、配送员将年货美味送上门。“给父母寄年货,今天下单,第二天中午就收到了。”老家四川的曹先生告诉记者,每年都会给家里长辈拜年,大包小包的礼品,把车尾箱装得满满当当。今年不回老家,通过网购的方式,为亲人送上礼品和祝福也很方便。
就近游玩,安全又舒心
出门旅行,放空身心,是许多太仓市民在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之一。牛年春节,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原先有出游计划的市民基本都选择了就近游玩。
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南园,探访这里的旅游情况。门口的志愿者说,从早上开园到现在,有约200名游客入园。记者看到,每隔几分钟,就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戴着口罩,在出示“苏城码”和身份证并经过测温后进入南园。“我们从浮桥过来,老父亲没来过南园,趁着放假最后一天,我带他过来转转。”一名中年女子对记者说。
景区人员聚集,必须做好疫情防控。据悉,南园采取的防疫措施包括团队未提前预约禁止入内,“绿码待定”人员不得入内;设定游客最大承载量,超出即限流;每天按消杀规范,对工作场所、开放设施设备、卫生间、门把手、座椅等公共接触点面进行消毒等。
记者在南园所见,是我市各景区春节期间一边开门迎客一边不放松疫情防控的缩影。当然,做好防疫责任不仅在景区,也在游客。
大庆锦绣新城小区居民小刘在春节期间和丈夫一起去了趟苏州的景点。为了此行,她特地准备了KN95口罩、手套、消毒水等物资,并和丈夫积极配合景点的防疫措施。“政府不是倡导文明出游吗?现在做好防疫应该也是文明出游的重要内容吧!”她说。
改造菜园,做“快乐农夫”
顾振洪是璜泾镇雅鹿村人,响应疫情防控号召,这个春节他过得挺特别。没有像往年那样四处走亲访友或者到邻居家串门,而是把大把时间花在了自家小菜园里,这次,他把小菜园升级改造成了一个果蔬园。
记者在顾振洪家的菜园里看到,这里种着蚕豆、大蒜、菠菜、青菜等各种蔬菜,有的成畦,有些成小块,长势都不错,绿油油的给初春的菜园平添了勃勃生机。蔬菜间的空地上,套种了榉树、桂花树和各种果树,套种的榉树和桂花树都比较高大,每棵都加装了支撑木架,种的果树都是半人多高的苗木,根部还能看到浇水、施肥的痕迹。
顾振洪说,这个春节他决定少串门,于是提前到苗圃订购了苗木,春节期间开始套种,不但让整个菜园的环境更好,以后,这里还有吃不完的蔬菜和瓜果,多余的可以卖。
今年春节,顾振洪家与亲友、邻居间的走动都比较少,但手机上拜年、送祝福的互动一点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