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聚焦全会
上一期3   4下一期  
~~~——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交流发言摘要
~~~
返回太仓日报
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扛起新担当 展现新作为
——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交流发言摘要

  □本报记者 王俊/文  计海新/图

  对全市贡献份额持续提高

  ■市委常委、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徐志强

  2021年,力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确保对全市的贡献份额持续提高。

  更加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点承接上海汽车、航空、生物医药等产业转移辐射,着力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承载区、高端制造产业的配套区、现代物贸产业的联动区。深入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强总部型、平台型物贸项目招引,加快洽谈夸特纳斯国际集采集配中心、世界500强美妆品牌运营中心、牛卡福华东物贸结算中心等投资超亿美元项目,着力培育京东健康、京东物流、苏宁电商、斯凯奇等一批百亿级物贸项目,力争全年物贸产业税收同比增长20%以上。

  提升临江制造竞争力,打好转型跨越先头战。加快培育先导产业,依托超算数字产业基地项目,布局发展人工智能、5G应用、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跟踪洽谈光刻胶、蚀刻液、显影液、纳米微球等半导体材料项目。全力争取飞机机身、飞机发动机维修项目落地,突破航空关键零部件产业。积极招引车用人工智能芯片等项目,建链拓展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拓宽拉长高端装备、功能材料、健康医药三大主导产业链条,加快培育宝洁、扬子三井等产值超百亿企业。

  建设国内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王红星

  强化“新动能、新产业、新开放、新城市”四轮驱动,奋力把高新区打造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始终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加快建设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鼓励更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参与标准制修订、承担科技创新项目,2021年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企业240家,净增高企超50家,总量达260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10家。布局建设南部天镜湖创新创业核心区、北部中德创新园开放创新核心区和东部娄江新城科教创新核心区,打造“技术研究+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创新生态链。深入构建高新区“2+2+1”即“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航空、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的特色产业体系。

  致力于打造融入一体化、沪太同城化的主阵地和桥头堡。优化区域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城市功能规划,落地实施娄江新城“1+5+N”规划体系,统筹衔接好各类专项规划,确保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构建娄江新城开发建设的“四梁八柱”和重大功能性项目,全力推进已排定的61个项目建设,其中,新开工建设太仓大道、城东净水厂、世外教育、临沪国际社区等27个项目。

  争当全市乡镇板块的排头兵

  ■沙溪镇党委书记  潘红忠

  沙溪镇将积极推进“中部引领、融入主城、全域共享”三大实践,全力争当太仓乡镇板块排头兵、领头羊。

  加快壮大以生物医药为引领的先导产业,以精密机械“智造”、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促进纺织、化纤、塑化等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咬住”德国汽配、东尼生物等30只在谈项目,促成一批优质内外资项目成功落地,力争2021年引进投资超亿项目20只,其中投资超5亿项目不少于8只。推进生物医药国际产业社区规划,加快设立星药太浩、星未来等产业基金。抓好新材料产业园南部400亩空间再开发。加快七溪生物硅谷新药创制中心、星药港双创中心等载体建设。

  积极融入主城发展大势。突出空间格局融入,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全域整治,启动西环路南北延伸前期工作,依托太沙路快速化、岳鹿路拓宽工程,畅通与主城的来往。加快南部新镇区“南延、西拓、中优”,增强金融商务、文化创意、都市休闲等功能,打造现代化中心镇区。突出产业发展融入,深化古镇4A景区改造提升,积极构建以古镇为中心、美丽乡村为辐射的镇域旅游格局,做优以农文旅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太仓全域旅游的重要板块。突出田园特色融入,加快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为太仓打造“现代田园城”提供支撑和补充。

  发展改革各项工作走在全省最前列

  ■市发改委主任  王莉萍

  市发改委提出的2021年工作目标包括:百强县市、营商环境等各项排名继续全国领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争取省重大项目10个、苏州重点项目60个,力争苏州板块第一;物贸总部经济规模增长10%以上,引进内资

  增长20%以上,发展改革各项工作走在全省最前列。

  精心构建“十四五”规划体系,精准对接上位规划。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发展理念,全力争取国家、省、苏州市级重点项目在数量、体量、质量上取得新突破,力争2021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超550亿元。创新开展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入实施重点项目挂钩联系、协调会办、现场推进等制度,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达产。加强与国家、省级、苏州发改系统的对接汇报,为项目在政策、资金、空间指标、用地计划等要素的资源配置上争取更多倾斜和支持。

  主动对接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及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强化规划衔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打造苏州对接上海的重要枢纽门户城市。充分发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职能,高质量办好沪太协同发展推介会。加快推动嘉闵线北延太仓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等批复工作,争取东仓路对接嘉定北和路列入第二批长三角一体化启动项目。

  以科技创新驱动太仓高质量发展

  ■市科技局局长  万芬奇

  量质并举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以民营科创企业引育为抓手,持续开展科技型企业“小升高”计划,夯实“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瞪羚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梯度培育模式。继续以高企专班为手段,确保2021年净增高企200家,2022年总数突破1000家。确保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75亿元,全社会RD占比达3.6%。

  加速集聚区域创新资源要素。加快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力争进入省部共建试点。依托两校多院建设,主动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实验室,争创国家创新平台。瞄准生物医药产业,加大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苏州产研院等对接,争取重大科创载体平台持续落地。用好高校院所、学会协会资源,开拓国内外高端人才招引渠道。成立科创载体联盟,加快专业化国际化载体建设。

  凝聚创新驱动发展强大合力。积极参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新能源汽车、大飞机、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创新链分工,常态化走访沪上合作单位,举办“院士行”“乡贤行”以及“沪上院校太仓日”、技术对接会等活动,全方位引入上海科创资源,扩大科技合作“朋友圈”。大胆探索到虹桥、交大零号湾等科创集聚区建设飞地孵化载体。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技和金融融合。

  以更高站位谋划沪太交通一体化

  ■市交运局局长  徐勤

  聚焦聚力打造苏州对接上海重要枢纽门户城市,主动融入长三角,以更高的站位谋划沪太交通一体化布局。开展我市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研究,加快“5+1”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不断打通省际“断头路”,滚动推进东仓新路对接北和公路等项目早日动工。继续推进省际毗邻公交对接事宜,争取开通更多班线。通过沪太交通一体化建设,进一步缩短两地时空距离,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进一步加快推进南沿江、太仓港疏港铁路建设,开工建设北沿江、沪苏通二期等项目。全力做好上海市域铁路嘉闵线项目前期工作,计划2021年与上海实现同步建设。太浏快速路延伸段、正夫路西延工程力争建成通车。开工建设金仓湖互通、双浮公路(204国道太沙路)、龙江路,不断满足市域快速化出行需求。

  推行交通便民惠民新举措。积极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项目。围绕居民就医、学生就学、员工就职等方面持续加密、优化公交班次线路。加大运力投放,延伸公交通达深度和广度,缓解市域偏远地区居民出行难题。推进交游融合发展,提前探索“两个高校”“恒大旅游项目”“复星欧洲风情小镇项目”等公交配套服务项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聚焦全会
   第03版:聚焦全会
   第04版:聚焦全会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创新
   第07版:春晚海选
   第08版:酒坊·资讯
扛起新担当 展现新作为
跑出招商引资工作“加速度”
太仓日报聚焦全会04扛起新担当 展现新作为 2020-12-31 2 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