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新模式,创新搭建一系列载体、渠道,让多元力量在基层“同台共舞”,为社会治理注入了新活力,打通了社会治理“毛细血管”。
网格化全域覆盖
社会治理更加“智慧”
网格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平安“金字塔”的基石。
“我们太丰社区分为5个网格,我主要负责的是001号网格,这里有1255间主房,居住人口5000余人。”说起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城厢镇太丰社区网格员王庆海了如执掌。每天早上8点半,他都准时上岗开展巡查,大到安全、环境、治安,小到邻里纠纷、家长里短,都是他的责任清单。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第一时间对接解决。
“001号网格是个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多,容易隐匿一些小作坊、群租房。”王庆海说。所以在工作中,他对自己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要做到“应发现、尽发现”,发现安全隐患就及时上报处理;另一个是要做到“热心耐心”,热心为居民排忧解难,如遇到不理解的居民、业主,则耐心进行调解,将矛盾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像王庆海这样的网格员,我市共有504名。他们每日在自己的“责任田”内巡查,采集各类信息、排查安全隐患、收集社情民意、服务城乡居民,让群众享受“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便利。
2018年以来,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探索实践以“三级联动”网格化治理为支点的社会治理新机制,以规范化建设、全域化覆盖、集成化指挥、体系化联动、智能化支撑、职业化队伍为特点的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成为全省一流。疫情期间,市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作为城市的“智慧大脑”,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暴发后,我市全面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模式,依靠大数据精准导航,通过网格化立体防控,节省了近七成的疫情防控力量,切实提高了全市疫情防控效能。
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打通社会治理的“任督二脉”,正在成为太仓的一大特色亮点。这两年,我市建成了全国首家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市民只需通过几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享受一站式的自助法律服务;上线了二维码门牌,让服务更便民、管理更智能;推行智能语言移车,识别率高达82%,领先各地平均水平……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我市持续创新思路、优化服务,让智慧城市更加触手可及。我市也获评2015年至2018年度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