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雷鸣/文 计海新/图
这几天,一个名为“两头婚”的新名词突然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两头婚”被描述为在江浙一带悄然兴起的新的婚姻形式,这种婚姻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女招男入赘。小夫妻成家后依旧与双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他们一般会生育两个小孩,第一个随父姓,第二个随母姓,没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对爸爸妈妈的父母都叫爷爷奶奶。
对于太仓人来说,“两头婚”并非新鲜事。这类被称为“两头住”“两家并一家”的婚姻模式在太仓盛行已久,两家人家皆是婚娶婚嫁,夫妻两头走、两头住,或是生两个孩子分别随父姓和母姓,或是生一个孩子,但要带着父母双方的姓氏。
为何会兴起“两头婚”这样的婚姻模式?选择“两头婚”的家庭,生活现状如何?什么样的婚姻模式更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更得年轻人的喜爱?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和有关专家。
“两头婚”成独生子女家庭优选
30岁的吴女士与她的丈夫李先生选择的是“两头婚”的婚姻模式。“平时住在我父母家里,周末去我先生父母家里住,过年一般也是轮流去双方父母家过。”吴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她只有一个孩子,姓李,但按照结婚前双方家庭的约定,之后生的第二个孩子,就要随她姓吴,“我觉得这样挺好,我和我先生都是独生子女,两边住住,让双方父母都能享受天伦之乐。”
目前在太仓,选择“两头婚”婚姻模式的,多为出生于上世纪80和90年代的独生子女。婚姻家庭咨询师、娄东红娘婚恋家庭服务中心负责人黄海萍介绍,前来他们中心想要寻找另一半的年轻人里,把“接受两头住”作为择偶条件中“必选项”的,不在少数。
“这种婚姻形式对于广大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折中办法。”江苏众谊律师事务所律师、苏州市巾帼法律志愿服务联盟成员明群相认为,“两头婚”作为时代催生的一种新型婚姻形式,对于家庭的和谐稳定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明群相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民商律师,多年来,她受理了大量离婚案件,其中,因孩子姓氏之争导致离婚的占一半。而“两头婚”家庭一般在婚前就商定好生育两个小孩,既随父姓又随母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姓氏上的纷争,也免去了老一辈对于姓氏传承的后顾之忧。从法律层面来讲,即将在2021年1月1日失效的《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第1015条也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随母姓,符合例外情形的也可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因此“两头婚”孩子随男方或女方的姓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同时,对比招上门女婿,“两头婚”对于独生女家庭更是优选。明群相向记者解释道,在以往受理的一些案件中,一部分上门女婿会因为自己“上门”的身份,产生自卑、低人一等的心理,认为“反正孩子不跟自己姓”“自己是这个家的外人”,对于女方家庭缺乏归属感和责任心,面对家庭事务置身事外,孩子出生后也不愿意和孩子亲近,不愿意承担做父亲的义务;有的女方家庭由于家庭条件优于男方,也会用不平等的眼光看待男方。久而久之,一个家庭就失去了平衡。而“两头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种不平衡,男女双方“不来不去”,婚姻建立在一个较为平等的基础上。此外,“两头婚”家庭之间互不收取彩礼、嫁妆,既顺应了节俭办婚事的要求,也减轻了男女双方的经济负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年轻人结婚的意愿,为今后家庭的和谐稳定奠定基础。
部分“两头婚”成了“两头昏”
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两头婚”并不全是好处,也暗藏隐患,处理不好可能就成了“两头昏”。
明群相说,许多“两头婚”的家庭都会选择两头住,即一段时间住男方家,一段时间住女方家。与父母同住,虽然能减轻小家庭的负担,但小家庭的独立性和亲密度也会受到影响。明群相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现实案例中有“两头婚”家庭会因为住在谁家更称心、在谁家住多久等问题产生一系列比较,从而引发争吵。“住在我家时我爸妈做得怎样好,而住你家时你爸妈却这样那样不好……”明群相说,很多“两头住”的小夫妻都曾因为类似的问题闹过不愉快。究其原因,都是因为过于依赖双方原生家庭,缺乏独立性。
在对下一代的抚养上,“两头婚”家庭也存在许多分歧。出于姓氏传承的传统观念,很多爷爷奶奶会将自己的财产传给姓自家姓的孩子,并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灌输这些观念,还在养育过程中更为疼爱姓自家姓的孩子。
市民李霞(化名)告诉记者,自己育有两个孩子,大娃随父姓,日常由爷爷奶奶带,小娃随母姓,由自己的父母带。“上周末,我父母有事,两个孩子都送到了我老公父母那边,结果到了下午,我婆婆打电话给我妈,和她说‘快把你孙子带走,不然要吵到我孙子睡觉’。听到这件事,我气得不行,都是我和我老公的孩子,怎么还分你家我家?”
记者身边遇到的案例中,还出现过两个孩子虽然在一个学校上学,但爷爷奶奶只负责接送随自家姓的小孩,如果一方来晚了,另一方也不会将两个孩子都接走。这样极端的“两头住”情况,也许为小夫妻未来的家庭生活埋下了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双方长辈“一碗水端不平”的现象不仅会出现在日常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还会涉及“真金白银”的继承权。明群相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兄弟姐妹为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一般应当均等地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份额。然而,在现实中,“两头婚”家庭或多或少存在“不平等”情况,男方父母可能会将全部或大部分家庭财产指定姓男方姓的孙子孙女继承,而女方父母则可能会将全部或大部分家庭财产指定姓女方姓的孙子孙女继承。“这势必会造成孩子在经济基础、受教育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长辈的偏心也会影响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很难融入自己的家庭。”明群相说。
“两头婚”的婚姻模式带来的双方争夺姓氏、父母插手逼生二胎等问题,让一些年轻人对婚育望而却步。“和只谈恋爱不同,一旦走向婚育,那所涉及到的问题太复杂了。”市民刘女士对记者说,“‘两头住’有比传统嫁娶进步的方面,但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双方家长对夫妻俩的生活插手太多,你享受了双方父母提供的金钱支援和抚养孩子的支持,势必要割让一些自己养育孩子、安排生活的权利。”刘女士认为,小夫妻还是应该独立一些,有自己独立的住所,主要由夫妻俩养育孩子,也由夫妻俩协商家务如何承担、孩子随谁姓等问题。
明群相也认同“小夫妻要承担更多家庭责任”的观点。她说:“都说距离产生美,我建议选择‘两头婚’的小夫妻要在相处过程中,多看对方的优点、少说对方的缺点,做好双方家庭的黏合剂,只有用心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才能有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同时,她建议,小夫妻应尽量说服双方长辈对孙子孙女不要偏心,更关键的是,小夫妻至少要在小家庭内让孩子感受到平等的关爱,不要因为姓氏的不同,让孩子感受到父爱、母爱的失衡。
在作家、心理咨询师左叔看来,“两头婚”表面是习俗上的变化,本质上是“财富代际转移”方向发生了变化。经济较发达,社会保障好,长辈因为“有钱”“有房”,由被晚辈“供养”的对象,变成了“接济”晚辈的“金主”。财富让渡的结果,是长辈对晚辈的婚姻选择、孩子姓氏等问题上有了话语权。“这样的婚姻本质上还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可能终会走向消亡。”左权说。
“未来,人们对婚姻、姓氏的态度会越来越开明,因为这并不是美好婚姻的关键。”在黄海萍看来,不论“一头婚”还是“两头婚”,只要小夫妻俩的小家庭过得幸福,才是“两头甜”的婚姻。“父母亲这一辈人要充分尊重晚辈对婚姻的选择,年轻夫妻则要更加独立,不能因为父母的要求去结婚、生子,而是要努力去寻找和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相契合的另一半,这样,我们才能寻找到美好家庭生活的关键所在。”
“两头婚”的婚姻模式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