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筑牢人才“高地” 引来凤凰“筑巢”
干部成长一靠个人努力,二靠组织培养。“选好苗”只是第一步,后期“育好苗”“用好苗”更关键。一年来,河南省各地坚决贯彻省委要求,聚焦严管厚爱,健全培养体系,让“墩苗育苗”干部在基层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进一步加大实践锻炼力度、优化干部成长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大国之路,匠心筑梦。“1+20”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措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行动方案……近年来,河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人才发展呈现深入推进、整体提升的良好态势。站在新起点,想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持续优化人才的教育培育工作及服务保障工作,让人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只有不断筑牢人才“高地”,才能引得无数的人才来“筑巢”。
培育实践沃土,长眼光“育才”。郑州坚持选派年轻干部到急难险重岗位、基层一线,鹤壁组织年轻干部开展现场交流观摩活动,洛阳举办年轻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班……人才培养是人才成长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复合型人才培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育才”。因此,要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尤其是要大力实施“墩苗”计划,通过递进式培养、多岗位历练,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的业务能力;要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大力开展人才平台载体创建,以平台载体创建推动人才与产业更好链接,形成互补体系;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开展“订单式”等培养,让年轻干部“学有所成”,能在基层一线、服务群众中锤炼意志品质。
厚植培育沃土,多角度“留才”。驻马店市制定年轻干部定期遍访制度,新乡、洛阳等地实施导师帮带制度,新野县引导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艰苦环境中去……这么多举措之所以能够让年轻干部安心,原因在于各个地方因地制宜,厚植培育沃土,从多个方面让人才看到“希望”。因此,要着力改善人才工作的软环境,在管理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积极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制度藩篱和政策壁垒;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才承载力和凝聚力。
从严监督管理,高标准“用才”。开封市定期举行廉政谈话会,濮阳市建立“墩苗育苗”干部工作纪实制度,许昌市根据年轻干部实际及时调整工作岗位,焦作市将年轻干部纳入全市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严的纪律是约束干部最好的“铜墙铁壁”,能够让年轻干部的“小错误”“小恩惠”无处遁形、无处可藏,从而让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因此,要严管厚爱,健全和落实推进党员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责任制,以“上”的动力和“下”的压力撬动“干”的活力,让年轻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周银)
新闻中心
更多- 围绕光通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准招引“强链、补链、延链”项目 双辰科创谷用心谋“芯”篇
- 世纪互联三期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明年一季度全面投产 太仓有“数” “智”绘未来
- 润理(苏州)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打破国际垄断,研发出高真空硅片氢气清洗系统和高真空键合系统 填补国内光刻预处理技术空白
- 我市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 提振精气神 干好精细活
- 市委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集中反馈会暨集体约谈会 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 太仓与德国莱茵内卡再添新合作 签约特殊教育合作项目
- 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在我市加速落地 外资持续“加仓” 彰显“太仓磁场”
- 徐华东率队慰问驻苏部队和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深化军地协同 拓展双拥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