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焕新城市肌理 筑牢民生幸福根基

来源:吴敏杰 ​ 责编:谢瑞丽 时间:2025-06-06

近日,财政部发布《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评选结果公示》(以下简称《公示》),公布了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评选结果,北京、哈尔滨、苏州等20个城市入围。未来几年,中央财政计划补助超过200亿元,支持这20个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这无疑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机遇。

完善基础设施,共谱民生福祉“幸福曲”。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曾强调,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截至2024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9.4亿人生活在城镇,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环境,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义。近年来,各地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成效显著。2019年至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惠及居民4800万户、超过1.2亿人,共改造提升各类老化管线36万公里,增设停车位387万个,建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8万个。随着小区、社区设施建设和服务短板逐渐被补齐,民生幸福的根基愈发坚实。

创新更新模式,打造内需增长“新引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既是完善城市功能、赓续传承文脉的重要保障,也对拉动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具有深远意义。本次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城市更新样板项目既包括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机械停车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同时也注重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娱乐等一体打造,加强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这种“硬基建+软服务”的创新模式在地方实践中已形成诸多鲜活的样本,持续拉动着地方内需:重庆市红育坡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通过挖掘片区、社区、小区的闲置资源,实现资产再利用,并开发农贸、商超、广告等资源“造血点”,实现可持续运营和盈利还款;北京市首钢老工业区(北区)更新项目坚持“能保则保、能用则用”原则,加强工业遗存保留修缮,跳出房地产开发的老路子,打造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多元协同聚势,共绘城市更新 “同心圆”。城市更新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很强的复杂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群众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和推动。截至2024年底,目前全国已有410多个城市成立了更新工作领导小组,92个城市出台了管理办法,150个城市印发指导性文件,各地共出台土地、规划、金融等支持政策1000多个,发布技术标准、操作指南260多个,城市更新的路径程序逐渐清晰。此外,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北京劲松小区将社会资本引入社区改造,从运营视角探索出“微利可循环”的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南京市老城南地区更新中,以街区居民为主体,坚持开门规划,尊重政府、居民、公众等多方意见,积极促进社区更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更新行动归根结底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蓝图,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多元协同共治模式,建立政府、市场和群众的良好合作关系,才能让城市的每一次焕新都成为民生幸福的有力注脚,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铸就坚实根基。(吴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