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汽车业“换道超车”,产销两旺迎来“双丰收”
7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产销数据。2025年1至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产销两旺的壮阔图景,如春潮涌动,不仅刷新着行业记录,更在产业转型的深水区激荡出意义非凡的“双丰收”。
丰收之喜,首在规模之盛,它夯实了经济“压舱石”的坚固底座。汽车产业素有“工业中的工业”之称,牵一发而动全身——上游牵动钢铁、橡胶、玻璃等基础材料,下游拉动金融、保险、维修服务等庞大链条。当产销数据如双翼齐飞,便向上下游释放出强劲的确定性信号,为整个工业体系注入活力,稳住了就业大局。尤为可喜的是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当新能源车渗透率稳步越过40%门槛,智能驾驶功能装配率同步攀升,产业结构优化更为国民经济增添了韧性与后劲。
丰收之喜绝不止步于量增,其更深层之“丰”,在于技术之变与品牌之强。曾几何时,“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初衷虽拓展了产业规模,却也留下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隐痛。如今,自主品牌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全新赛道上,正以“换道超车”的魄力,书写着崭新篇章。汽车工业核心技术攻关不断突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持续提升,车规级芯片自主化进程加速,智能座舱体验日臻流畅。在品牌层面,小米、华为、理想等新车“爆款”频出,新势力与传统车企转型的自主品牌交相辉映,上半年汽车出口超300万辆,共同赢得国内外市场青睐。从“引进来”的被动跟随,到“走出去”的主动进击,中国汽车工业在创新驱动下正完成一场深刻的身份重塑。
这份来之不易的“双丰收”,并非天降甘霖,而是源于国家前瞻布局的坚定支撑与产业久久为功的深耕积累。从早年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的果断推出,到“双积分”政策对产业结构的精心引导;从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到对智能网联技术研发的大力扶持;从“两新”政策的有序实施,到新能源免购置税优惠延续。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精准滴灌,为产业转型铺就了宽阔跑道。同时,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研发,对关键技术壁垒发起持续冲锋。据比亚迪财报显示,2024年比亚迪研发投入541.61亿元。正是“国家之手”与“市场之手”的紧密协作,才催生了当下“量”“质”齐飞的丰饶景象。
“双丰收”固然令人振奋,却非征程的终点。汽车产业这枚硕果,其甘美源自汗水浇灌,其养分则注定滋养更宏大的未来。我们期待中国汽车产业以此刻“双丰收”为新起点,在创新驱动与全球竞合的航道上,继续劈波斩浪,驶向更为浩瀚的世界舞台。(唐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