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花样事业”开启“幸福密码”

来源:王傲鹏 责编:谢瑞丽 时间:2025-03-22

春日的丽江,雪霁初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与村民共话花样事业,一句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既是对当地富民产业的高度肯定,也为乡村振兴擘画了充满希望的图景。这一声祝福,蕴含着总书记对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更折射出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深层逻辑。

“一束鲜花”引领现代农业的“丽江样本”。在智能温室大棚内,48个玫瑰品种与18类彩色马蹄莲竞相绽放,无土栽培技术让亩产效益提升30%以上,冷链物流体系实现36小时直达北上广。这不仅是“鲜花经济”的生动实践,更是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重要论述的鲜活印证。正如总书记所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丽江花卉产业通过科技赋能、三产融合,让传统农业焕发新机,村民月均收入达4000-7000元,玫瑰精油、香料香薰等深加工产品拓展价值链,“农旅融合”更催生休闲观光新业态。这种以特色产业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的模式,彰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智慧。

“一朵花瓣”勾勒共同富裕的“幸福答卷”。“种花这个工作干得特别开心”,村民质朴的话语背后,是总书记始终强调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执政理念的落地生根。从贵州毕节到海南三亚,从江苏镇江到云南丽江,总书记十年间二十余次深入农业一线调研,反复叮嘱“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丽江花卉产业园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发展为了人民”的深刻内涵: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既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又创造家门口就业岗位;既传承纳西族传统园艺技艺,又引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这种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的发展路径,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丽江方案”。

“一片花海”点亮城乡融合的“未来启示”。站在“十四五”规划中期节点,丽江花卉产业的启示具有普遍意义:乡村振兴必须走“特、精、融”之路。特在因地制宜,精在科技赋能,融在三产联动。正如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这要求我们既要守住“米袋子”“菜篮子”,也要打造“花瓶子”“果盘子”,在细分领域培育更多“单打冠军”。要强化科技支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等经验,让数字技术深度渗透种源培育、生产管理、质量追溯全链条;要延伸产业链条,依托“田园综合体”模式,发展花卉精深加工、文创设计、康养旅游等衍生业态,打造“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生态圈;要深化利益联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等形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最后,要擦亮文化品牌,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将民族特色与产业特色相结合,培育具有地理标识的品牌矩阵。

窗外,丽江古城的石板路映照着八百年历史烟云;眼前,现代花卉产业园的智能温室涌动着创新活力。从“和和美美”的民族愿景,到“像花儿一样美”的幸福期盼,总书记的丽江之行,既描绘了乡村振兴的现实图景,更指明了共同富裕的前行方向。让我们以“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奋进姿态,在广袤田野上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王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