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科技小院“接地气”,乡村振兴再添“动力源”
科技小院,既是孕育人才的“孵化器”,又是科技创新的“实践场”,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目前,江苏省已授牌建立94家科技小院,其中国家级34家、省级60家,覆盖奶牛、大闸蟹养殖和水稻、茶叶种植等众多农业领域。
科技是撬动农业现代化的杠杆。近年来,江苏省以科技小院为抓手,破解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还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系统性变革,为全省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破解农技难题:科技小院显身手。科技小院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实现科研与生产的无缝对接。江苏句容草莓科技小院通过“夜冷育苗”技术,使草莓上市时间提前1个月,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镇江葡萄科技小院则通过引入机械化栽培技术,优化葡萄种植模式,帮助农户节约成本、提高产量。科技小院通过实地研究和技术推广,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让农民真真切切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此外,科技小院还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例如,江苏大丰棉花科技小院通过“四零服务”(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开展“自下而上”式技术推广,帮助农户解决了棉花种植中的劳动强度大、化肥农药投入多等难题,技术辐射面积达2万亩以上。这种“接地气”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还激发了农民的参与热情。
数字赋能农业:乡村振兴新引擎。数字技术的应用是科技小院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太仓东林村的无人农场,无人驾驶收割机在金黄的稻浪中划出规整的轨迹;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数字大屏上,3.2万亩虾蟹塘的溶氧值实时跳动;昆山巴城万亩葡萄园里,物联网系统根据气象数据自动调整水肥配比。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是数字农事在江苏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以昆山大闸蟹科技小院为例,通过打造一流的大闸蟹产业科创中心,不仅建立了标准化的大闸蟹绿色养殖体系,还通过数字化营销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推动了大闸蟹产业的融合发展。这种创新模式,正是数字农事的精髓所在。
创新全链条:培育新农人力量。科技小院不仅是技术推广的平台,更是农业创新的策源地。江苏正在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例如,江苏句容草莓科技小院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的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推动草莓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这种模式不仅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人才支持,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此外,科技小院还应注重“新农人”的培养。例如,在2024年江苏省科技小院农村电商大赛中,苏州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团队通过直播带货,成功推广了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展现了数字农业的魅力。这种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科技小院是江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数字农事发展的关键载体。江苏通过科技小院的持续发力,乡村振兴之路必将更加宽广、更加辉煌。(白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