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水质改善工作 "水清景美"映入市民眼帘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5-05-06
  太仓市是江南水乡,河网纵横,水系发达,前几年水环境常常被市民所诟病。“再也看不到童年时河道清澈的水了!”“河道污染严重,连龙虾都生存不了!”……对于老百姓的诉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连续多年把城乡水环境整治作为政府实事工程,大力推进水质改善工作。
  田园风貌呈现水清景美
  “以前农户的洗澡水、厨房水及卫生间用水基本上直接排入河道,现在都进入污水处理设施,排出的都是清水,再也不会污染河道了。”双凤镇庆丰村副书记周炳华告诉记者,4月份村里刚建成3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记者看到,其中一种是无动力小型庭院式人工湿地,根本不像普通污水处理设施,更像生态湿地景观。据了解,这种形式主要采用A/O+消毒+人工湿地的处理工艺,即厌氧消化-接触氧化-消毒-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经过厌氧消化后的污水再进入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内设有填料,呈紊流状态同空气对流、混合,以达到曝气效果,其出水再流经消毒池后进入人工湿地内,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获得进一步过滤和净化,达到标准后排放。
  记者了解到,另外一种处理方式是集成化污水处理模式,是一座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收集处理相对集中的农村生活污水(包括厨房用水、洗衣用水、厕所用水),该设施日处理量为1吨,出水相关指标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目前,这些处理设施已经让村里的十几户农户受益。庆丰村作为保留村庄,村里的几条主干河现在都清澈了,呈现出水清景美的田园风光。
  近年来,太仓市贯彻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意见》,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度,提高综合治理成效,计划通过3年努力,完成16个管理区、103个保留村庄19220户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同时加大面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治理率将达80%以上。全市10座污水处理厂、190个农村污水治理点累计处理污水4785万吨,COD削减量11392吨。
  今年,太仓市将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计划,重点完成特色村庄和规划保留村庄的治理任务。今年计划完成5个管理区、173个自然村、9417户农户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城区河道水质告别黑臭
  近年来,太仓市不断加强城区水环境治理,经过多年的疏浚整治,完成了城区4.6公里河道拓浚及30.4公里河道清淤,打通断头浜3处,改造阻水建筑5处,新建、改建调水站4座。去年我市继续实施城北河东延河道整治以及十八港南枢纽工程建设。现在,城区多条河道水质改善明显,城北河、半泾河等河道,通过水生植物的种植和河道周边的绿化,这些河道已经成为生态河道。
  虽然如此,但城区总体水质还不够理想。我市从源头上整治,积极推进排水达标区建设,把主城区(老城区、新区、科教新城)划分为28个片区,计划分两年完成所有片区的排水达标建设,今年将完成14个片区的排水普查,同时抓好整改工作,规范排水行为。
  “前两年我们对城区河道进行了整治疏浚,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排污系统,河道水质有所好转,现在我们要从源头上解决城区河道水污染问题。”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对新建企业、小区的排水许可强化管理职能,对全市所有新建排水户和建设工地临时排水户,从图审、建设审批、验收进行全程把关,杜绝雨污混流。
  “截污纳管”工程成效明显
  最近,港城组团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正加紧实施,本次改扩建工程设计总规模每天3万立方米,其中针对一期工程进行技改,技改后处理能力为每天1万立方米,扩建工程为新建每天2万立方米,采用A2O生化池加二沉淀的处理工艺,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港区工业污水处理能力,使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入河道。
  太仓市不仅努力让工业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更让生活污水“滴水归仓”。目前全市共有生活污水处理厂10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3.5万吨;配套建设污水主管网510公里;各区镇都具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
  从2013年至今,通过实施“截污纳管”专项工程,太仓市已经完成近700户的生活污水接管任务。去年区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列入政府1号实事工程,完成建设项目59个,建设污水主管网33公里、支管网38公里、污水提升泵站2座。通过一系列整治,去年全市水功能区监测断面增至45个,水质达标率达62.3%,比上一年提高1.6个百分点。 (记者 周琦)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