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新客”纷至,展现生态苏州大美
水草丰茂,万羽翔集。据观测统计,2024年苏州共记录到341种鸟类,较2023年增加20种。这些遨游天地间的精灵,在江南水乡驻足流连,惊鸿一瞥间,见证了东方水城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更让人期待苏州未来能够展现出更多的绿色发展之美。
白枕鹤、黑喉潜鸟、斑胸滨鹬、小黄脚鹬、库页岛柳莺、黑叉尾海燕、灰背鸥等7类水禽,是苏州2024年鸟类观测的新纪录。七位“稀客”的到来,集中展现出苏州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了新进展,也让备受它们青睐的江南水乡苏州在湿地保护领域取得的成果美不胜收。
最为显著的是生态之美。苏州湿地涵盖了河流、湖泊、沼泽等多种类型,不仅是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平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苏州在水治理方面不懈努力,建立完善的河湖管理体系,推进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恢复了受损的水生态系统,持续增强了生物多样性。碧水蓝天,鱼虾繁多,除了偶尔到访的“稀客”,不少原本只是“过客”的候鸟,如今也在苏州“安家”成为留鸟。
最为深厚的是人文之美。无论是园林艺术中的生态理念、农耕文化里的生态智慧,还是民俗活动中延续至今的生态传统,手工技艺中的生态追求、文学艺术中的生态情怀,一以贯之的人文之美同样体现在苏州现代城市规划的生态布局之中。沿江湿地、滨湖公园等文旅融合绿色发展的创新探索,巧妙地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建立湿地保护区、推广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之美。
最为期待的是发展之美。2024年是苏州冲刺“国际湿地城市”的关键之年,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苏州推动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成果令人期待。利用卫星跟踪技术监测鸟类的迁徙路径,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湿地管理方案,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推广绿色发展技术、提高湿地保护的效率和精度等诸多创新实践,必将为苏州的绿色发展注入更多的新活力。
“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期待遨游天地间的精灵,在江南水乡留下更多驻足流连的倩影,同样也期待蕴积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苏州吸引更多的关注目光,领略她绿色发展之美。(娄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