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猪粪河 今朝清水流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19-01-07
新湖村源头上治理丁江门,拆除全部14户养猪户,建设三星康居点。一年时间——
说起丁江门这条河,新湖村的村民都说:“整个河道都是猪粪和垃圾,河水发黑发臭,附近哪能住人啊?!更别指望能治理好。”
本报于2013年曾经曝光过这条黑臭河道,那时候这条河被称为“垃圾河”:河里全是猪粪,河面被大量垃圾覆盖,河面到处泛着气泡,阵阵恶臭扑面而来,河水也已变了色。
村里曾整治过这条河:给河道疏浚,给沿岸的养猪场装三格式化粪池……但是刚整治完一星期,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所以住在沿河的村民戏称丁江门河为“猪江门”。
原来,丁江门沿河的45户人家中,有14户养猪户,最多的一户养了200多头猪,整个片区最高峰时养殖了1000多头猪,猪粪量实在太大,三格式化粪池基本成为摆设,猪粪还是直排丁江门,所以丁江门俨然一条“猪粪河”。人们路过这里都是掩鼻而走,沿河村民家一年到头不敢开窗。大家半开玩笑地说:“曾经有家人家9月份办喜酒,但由于苍蝇太多,很多客人吃到一半就走了。”小辈们住在城里都不愿意回家。
面对这样的环境,不养猪的村民多次上访,要求彻底整治。2017年村里召开两委会,计划2018年彻底整治丁江门。“说实话当时谁也没底能不能干好这件事。”村书记张建忠决心已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要彻底改善环境必须将猪棚全部拆除,并配合建设三星康居点。
为此,村里召集村民开座谈会,村民和养猪户都表示没意见:“如果大家不养我也不养!”说是这么说,但这十多户养殖户谁都不愿意带头,毕竟拆猪棚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
要说服拆迁,必须找突破口。2018年年初,村干部就开始做动员工作。“先从党员养殖户入手,再重点与两家‘大户’谈判。”村副书记徐建康告诉记者,村干部几乎天天往养殖户家里跑,谈环境、谈村民生活。
在与村民谈判过程中,村里同时谋划三星康居点建设,把规划方案带给沿河的村民看,很多村民被触动,主动帮村里一起劝说养殖户。很快,村里就签约了13家准备拆除。最后只剩下一家。
“拆违是天下最难的事,可以说这一年当中为了丁江门的猪棚拆除,很多村干部放弃了节假日。”张建忠说,即使面对最后一户态度比较强硬的养猪户,村里也没有采取强拆的方式,“村干部带着酒到他家里喝酒聊天劝说,终于使他们的想法转变了。”
最终,这家养殖户也主动跟村里签约拆棚。随着最后一个猪棚的顺利拆除,三星康居点建设同步进行:河道清淤、道路拓宽修筑、建小游园、建污水管网、清运垃圾……如今,丁江门及其两岸发生了巨大变化,河水清澈见底,河岸两边种了绿化,村民们宅前屋后也干干净净的。71岁的村民吴凤元告诉记者:“没想到一年时间变化就这么快,现在的环境不要太惬意,村里为我们做了件大好事。”
“像丁江门整治一样,接下来双凤也将以系统治理的方式推进农村大环境的改善。”双凤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双凤列入2018年拆除任务的59户鸡棚已全部拆除,其余养鸡户承诺将在2019年6月底关闭;共关停生猪散养户42户,拆除猪棚6300平方米;7条黑臭河道治理目前已完成6条。在黑臭水体整治、畜禽养殖整治、“263”整治、“331”专项行动的同时,双凤将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记者 周琦)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