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落地生根”,无锡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行
一地稻谷黄,秋收画卷美。行走在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田间地头,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随处可见高科技“神器”。
建设“智慧农业云”平台,打造搭载物联网智慧监管系统的核心示范区,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溯源平台……记者了解到,以争创“智慧农业先导区”为目标,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发挥物联网产业优势,开展粮食生产技术创新和实验示范,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新路径,同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文化等深度融合,打造出了富有吴文化特质、江南农耕文化底蕴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新高地。
搭建智慧平台,农业生产管理智能化
稻浪翻滚,稻香阵阵,秋收时节,鸿山街道马家里无人化农场的稻田里多了一道特别的风景——无人收割机收割,这意味着马家里无人化农场建设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除了无人收割机,农场还同批启用了无人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等无人农机。操控这些无人农机,只需打开该农场的智慧农机作业综合管理平台,通过高精度北斗卫星定位,即可自动规划最优作业路径,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操作机械,全天无休作业。
无人机收割只是新吴区智慧农业的一个场景。据了解,该区从2019年起,在全市率先搭建“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可视化监控管理中心,可匹配农田管理、农资管理、农产品溯源等八个不同农业场景的业务应用模块,构建全新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其中“智慧农田地理信息系统”采用卫星遥感影像、现场全景照片的方式,对全区耕地种植现状实行了可视化管理。
建设高标准农田,“1.0”版升级到“4.0”版
今年,鸿山引入果怡观光生态农业(无锡)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园,重点建设7000平方米配有全套物联网农业管理系统的联动薄膜温室,形成了集传统种植业、物联网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高标准设施“四位一体”的高标准农田“4.0”版。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观光生态农业园设置了创意花园农场、农业科普基地、农产品展销平台、高标准温室大棚、智慧植保合作社和休闲民宿六大板块,目前园区已初具雏形,预计可年产精品稻米3万公斤、高品质果蔬150吨以上,兼顾发展特色果蔬采摘、餐饮民宿等休闲观光农业,可实现年综合营收400余万元。
新吴区农业农村局人士介绍,2019年该区投资近2000万元在鸿山街道实施1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刚开始的“1.0”版升级到现在的“4.0”版,现代农业不断更迭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吴区高标准做优“盆景”,结合物联网产业特色,打造了188亩全程搭载物联网智慧监管系统的物联网核心示范区。该示范区以现代农业水利灌溉技术为核心,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实时记录水、土、气等指标参数的细微变化,全程监测水稻生长情况,对稻田的灌水、施肥等实行自动化操作,并把相关数据实时传输至“智慧农业云”数据中心,做到了农业数据的实时共享,农产品质量实时追溯。通过“智慧”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了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保障了粮食稳产增收。
据透露,下一步,新吴区将推动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建设融入鸿山旅游度假区整体规划建设体系,为项目整体注入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产品销售等内涵,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形成集农业生产、观光、休闲、度假、科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智慧设施全方位监控,筑牢农业农村“防护墙”
在新吴区,智慧农业的应用不只局限在田间地头,还贯穿了整个农业生产链。比如,通过沿太湖新吴岸线安装水域雷达及高清摄像头等设备,扎紧护渔“禁捕网”,实现湖岸线监控、水域搜索的有效集成,打造监控发现、远程指挥、现场确认全链条系统,构筑太湖禁捕时代“技防+人防”智慧护渔体系,全面提升长江禁捕渔政执法监管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还牵头农业物联网重点企业百盛传感搭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对农产品“从种苗到餐桌”进行全品类、全区域、全覆盖、全流程溯源监管,实现农产品“责任可认定、生产可记录、流向可跟踪、安全可预警、身份可调查”的农产品溯源体系,全区规模农业生产主体农产品质量追溯实现全覆盖,智慧追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刘丹)
新闻中心
更多- 实现大豆蛋白提取技术国产替代
- 汪香元专题调研美妆港湾建设工作 打造全省美妆产业新高地
- 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融共进?太仓在全省创新实践 首笔生态补偿付款保函生效
- 拓展就业场景做好关爱服务 努力让广大残疾人更加有感 苏州市领导走访调研残疾人工作
- 各汽配企业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增加产品研发投入,加大智改数转力度,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双凤汽配产业“汽”势如虹
- 推动高端装备、传统制造等优势领域产业提质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璜泾打造智能制造新标杆
- 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蔡丽新一行来太调研 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生态圈;一季度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近9000万元 城厢发力跨境电商“黄金赛道”